针灸治疗学题库.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治疗作用: 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 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神守气。——附加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

五输主病:《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1)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胃痛取中脘面瘫局部去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2)远部选穴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3)辩证对症选穴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可分风火牙痛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

针灸治病特点: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适应症广辨位归经:经络忘诊,经络切诊,经络穴位的电、热测定

配穴方法:按经脉: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偏补穴位:气海、关元、命门、肾腧、膏盲,多扶正是用;偏泻的: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多在祛邪时用;双向调节的: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特定穴:背腧偏扶正,用于慢性虚弱久病;郗穴、募穴、下合穴偏祛邪,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具有双重作用,急、慢、虚、实都可。

常灸穴位: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上篇 总论

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不通则痛: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就是调理经气。“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实热引起者直用针刺,虚寒引起者直行灸疗。镇痛作用。调节针感的强度和针感传导的速度,促使气至病所,更好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补虚泻实。《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与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又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针灸治疗原则是根据八纲的理论,结合疾病的病位、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1、治神守气: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的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益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传感。守气:气=经气-经络之气,真气;守气=守神,守气必先治神。医者的治神守气,病人的意守感传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决定作用。2、清热温寒:清法是通过针刺疏风散热、清热解毒、邪热开窍的治法,以寒治热;温法是通过针灸温养阳气、温通经络、温经散寒的治法,以热治寒。a、热则疾之: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

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以清泻热邪。b、寒则(温之)留之:深刺而久留针,加施艾灸,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c、温清并用。3、补虚泻实:即扶正祛邪。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病邪。“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a、虚则补之:“虚则补之”、“虚则实之”,是指虚证的治疗原则是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病证。b、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陷下即气虚下陷,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陷下:1中气不足,2血络空虚3脉象沉伏无力4阳气暴脱脉微欲绝之危象。针灸临床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使气血和内脏失去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虚病证,如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子宫脱垂及其他内脏下垂等,常灸百会、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