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课件.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城镇化

;新课程标准;探究活动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新知导入]

改革开放40多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40多年。这40多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20年的65.22%,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48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72个。中国城市的发展成就是4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体现。;[思考]

材料中反映出的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

提示: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数量增加。;1.城镇化

(1)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_________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描述指标:城镇化可以用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

(3)主要衡量标准: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____________”,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4)推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__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这一阶段,______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2)加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率超过30%,城镇化便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_______________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_________。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______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3)成熟阶段:当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化率的增长又趋于缓慢甚至停滞。这一阶段,城乡差距缩小,______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3.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____________产业转移。

(2)有利于改善地区______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有利于推动______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城镇化还有利于居民文化和____________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4.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1)资源问题: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______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_________短缺等??

(2)污染问题:城镇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______、最深刻的地区,往往会产生______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污染严重。

(3)交通拥堵问题:大城市人口和______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而机动车辆的过快增长,又会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不仅“行路难”,而且______污染和______污染加剧。

(4)社会问题:______困难、贫困人口增加、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设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等。发达国家____________较多的城市种族纠纷、社会秩序混乱等。;【微思考】根据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说出中国、英国、日本、埃及分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

提示:中国、埃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英国和日本处于成熟阶段。;1.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产业;(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镇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郊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城镇中的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镇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了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了再城市化。

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镇化不同阶段的表现。;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7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