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doc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2

1.资料与方法 2

1.1一般资料 2

1.2纳入标准 2

1.3排除标准 3

1.4方法 3

1.4.1对照组 3

1.4.2观察组 3

1.5观察项目 3

1.6统计学方法 4

2.结果 4

3.讨论 4

文2:舒适护理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5

1资料与方法 5

1.1一般资料 5

1.2方法 5

1.3评价指标 6

1.4统计学方法 6

2结果 7

2.1两组病人VAS疼痛评分对比 7

原创性声明(模板) 7

正文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文1: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最早由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于1962年提出,这一理论又称伤口的“湿性疗法”,是在伤口创面造成一个湿润、低氧甚至无氧环境,以促使坏死组织自溶,在不结痂环境下长出肉芽组织并愈合,这一理论对传统的伤口干性疗法是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广泛关注,其理念和实践也渐趋于成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本研究尝试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运用到我院创伤骨科护理中,旨在探讨该理论疗法在骨科伤口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将入住我院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4.47±6.25)岁;男性29人,女性21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人、中学24人、大学及以上18人;伤口部位:髋部18人,四肢32人;伤口有渗液5人、无渗液45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5.15±6.63)岁;男性26人,女性24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人、中学22人、大学及以上17人;伤口部位:髋部16人,四肢34人;伤口有渗液7人、无渗液43人。两组一般资料、伤口大小及渗液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在本院骨科行手术后,伤口Ⅱ期愈合;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意识不清患者;②合并严重复合伤者;③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肿瘤、皮肤病史者;④伤口合并感染者;⑤慢性、陈旧性伤口;⑥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此项研究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

4.1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法:采取无菌操作,先用2%碘伏对整个创面进行消毒,消毒面积需大于整个创面3cm左右,然后使用医用酒精进行脱碘,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以无菌纱条填充,无菌敷料包扎,胶布固定。

1.4.2观察组

4.2观察组。采取无菌操作,先用2%碘伏对整个创面进行消毒,消毒面积需大于整个创面3cm左右,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进行脱碘,创面由干纱布擦干,评估伤口情况并选择适宜的敷料:需清创伤口消除肉芽水肿采用美盐等同类产品,去痂保持湿性环境使用美诺佳等水凝胶类产品,需吸收渗液和止血采用美即爽等藻酸盐类产品,最后使用美皮康等同类泡沫敷料保护创面。注意上述湿性敷料应完全覆盖伤口并大于伤口约3cm,覆盖后按压30s以加强固定作用。

1.5观察项目

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疼痛缓解率。其中,愈合时间从首次换药至伤口愈合为止进行计算;住院天数从患者刚入院至伤口愈合住院进行计算。伤口愈合是指伤口局部组织完全修复,无分泌物。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进行评估[2]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进行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组间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平均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1个月各项观察项目指标对比

3.讨论

传统换药采用天然纱布、棉垫作为敷料,其好处在于对伤口渗出液的强大吸收能力、材料价格低廉且获取容易、生产加工较为简单,但其主要缺点在于纱布块虽有较好的透气性,但容易使外界颗粒的物质和细菌穿过孔隙,增加伤口的感染率,纱布块也较容易与伤口粘连,换敷料时易引起二次机械性损伤[1]。伤口湿性愈合理论采用的敷料具有维持伤口湿润、促进细胞分化和移行、促使坏死组织自溶、储存并释放渗液中的活性物质、不结痂、换药时不易引起二次机械性损伤等特点[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