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之茶具知识.pptxVIP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艺之茶具知识yxlwsj@163.com2023最新整理收集do

something

一、茶具概述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狭义的茶具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广义的茶具则包括与茶事活动等相关的其它用品。

茶盏—饮茶的用具

陆羽设计的

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1.风炉2.笤3.炭挝4.火夹5.釜6.交床7.纸囊8.碾9.罗合10.则11.水方12.漉水囊13.瓢14.竹荚15.鹾簋16.熟盂17.碗18.畚19.扎20.涤方21.渣方22.巾23.具列24.都篮

为什么要学点茶具知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已把饮茶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而茶具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你的品位。?收藏爱好者的搜猎目光更是无处不在。?因此,了解和收藏一些茶具,或许会对你的人生以及你的事业成功有帮助哦--。

茶具的价值?茶具的价值评价:⑴是实用价值;⑵是鉴赏价值。陶瓷茶具常由“泥、形、工、款、功”五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茗壶的品质,壶林高手更鉴赏“形、神、气、态”,从抽象审美高度来衡量制壶的“功力”。

以壶为例优质茶具基础①容积和壶重比;②壶把造型与提用方便;③壶盖周围合缝;④壶嘴出水流畅;⑤造型、色地及图案脱俗和谐;⑥实用和艺术美融洽结合;⑦用料、制作师傅。

一、茶具分类

以材料分类1.金属器

金属茶具

2.陶器(之紫砂器)

紫砂器

叫价3000元

3.瓷器有白瓷、青瓷、黑瓷、彩瓷之分。彩瓷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绘画上釉后1300℃烧制而成。

彩瓷

粉彩紫藤仙桃平脚杯

水方

青花瓷

彩瓷

陶瓷变色杯(陶器瓷器)?热变变色杯

?冷变变色杯适合冷饮的变色杯

4.木鱼石器木鱼石是一种罕见的空心石,俗称还魂石,含多量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有“得者有缘,无福妄得”之说。

木鱼石茶具大象提梁

木鱼石茶具梅花壶

5.玻璃器

玻璃杯泡茶动姿→竹叶青茶

玻璃杯的透明效果--赏心悦目

彩绘玻璃茶杯

6.搪瓷器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后传入欧洲。

早期的搪瓷茶杯

老一辈所用的搪瓷茶杯

7.漆器茶具

漆器雕花茶具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

漆茶碗

8.竹木器

日本茶道与用具

翠碧拥茶室(日本)

日本抹茶道仪式

日本抹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但自明代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遂告失传。茶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日本茶道引为国宾之礼。

石磨--抹茶在研磨之中

包装上的抹茶磨

瓷杯抹茶

竹器茶具--抹茶用的茶筅

茶筅的操作技法

使用茶筅

韩国茶道

泡茶学艺

泡茶学艺

名师、名壶鉴赏

陈曼生陈曼生简介: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今杭州),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1822),著名书画家,金石家。历任:溧阳知县、淮安同知,南河海防同知等职。

陈曼生与茶壶结缘经历在溧阳县做知县时,陈曼生结识了宜兴的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等制壶名师。从此于“公余之暇,辨识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制壶”。后也亲自动手制作,并渐成设计与制作名壶的高手名师。

1石铫壶年代:清代泥料:段砂(窑变);高×长:12cm×11.5cm曼生铭刻:铫之制,精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2石瓢壶年代:丁亥年(1947年)泥料:老朱泥;高×长:6.5cm×13cm曼生铭刻: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3匏瓜壶年代:现代泥料:段砂(窑变);高×长:9cm×12cm曼生铭刻:饮之吉,匏瓜无匹。

4葫芦壶年代:清代泥料:底糟青高×长:11.5cm×16.2cm曼生铭刻: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5斗笠壶年代:现代泥料:段砂(窑变);高×长:6.5cm×14.5cm曼生铭刻: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6圆珠壶年代:现代泥料:七色砂;高×长:6.8cm×12cm曼生铭刻: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7半瓢壶年代:清代泥料:段砂(窑变);高×长:6.6cm×12.8cm曼生铭刻:曼生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遅(遅去之傍)泉清玩。

8半瓦壶年代:民国泥料:段砂高×长:10cm×18cm曼生铭刻: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

9柱础壶年代:清代泥料:段砂(窑变);高×长:7.6cm×15cm曼生铭刻: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花碧。

1

文档评论(0)

小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