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书心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1

潜心研究《易经》和《道德经》之后,再读《中庸》,忽然感到有种居高临下之感,感叹老祖宗的伟大,深深为儒家这一核心思想所折服。

中庸决不是平庸,这也是缺乏国学教育的世人对中庸的误解。中庸作为四书之一,历代大儒对中庸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个人感到还是从孔子的言语来解读,较为中肯,也符合中庸之道。

中,就是整体全局观念,避免走极端;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无过无不及,可谓之中。内外平衡、进退自如、刚柔并济、张弛有道,可谓之中。中,就是追求合理化,追求恰到何处。

庸,乃是持之以恒之意。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就是一辈子做好事。苏轼苏轼《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笔者曾立志并养成好的习惯,但并没有坚持下去。这也是余之所以是平常人的'缘故吧。

余作为一个平常人,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恰恰是符合中庸思想的,只是修心的火候欠缺,没有达到“中和”的境界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和,做到中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养育他。这也是易经思想的集中体现。

读中庸,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读出了人际关系之中的微妙之处,读出了历史兴衰变迁之道,读出了宇宙万事万物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庸之道,无处无时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余在慎独反思之时,常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发扬光大而扼腕叹息。封建统治者标榜宣传的孔孟之道,乃是孔孟之道的修正主义,而非原汁原味的。真正的孔孟之道是与易经一脉相承的,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是与道、释相辅相成,教人安身立命的君子之道。

中庸者,余矢志所追求也。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2

我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3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

文档评论(0)

xgx5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