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传与乡土.docx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叙传与乡土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郁达夫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一种创作潮流,以1921年出版的《沉沦》为标志,因其很高的声誉而有不少人模仿创作,主要有淦女士、倪贻德、王以仁、叶灵凤等,于是形成潮流。中国现代小说自问题小说开始就有普遍的抒情倾向,抒情小说中以此潮流影响最大。面对民族的苦难,倾泻出他们或昂扬乐观,或悲哀苦痛的内心情感与要求,为祖国命运与个人生活而焦虑的层层郁积,形成了他们丰富而强烈的内心情感。

自小又叫身边小说,同日本“私小说”有直接的关系,主要写作者自我的身边琐事,表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不注重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而侧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暴露。

郁达夫(1896——1945),1896年12月7日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县一个世代教书行医,早已破落的书香之家。早年曾因参加反对顽因校长的学潮被开除。1913年随其兄赴日留学,1922年毕业于帝国大学经济部。留日期间,研读了一千多部外国名著,为当时新文学作家阅读外国近代小说最多的作家之一。1921年和郭沫若、成仿吾一起组建创造社。

同年出版了《沉沦》,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短篇小说集,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这种专写知识青年内心苦闷纷扰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1922年回国编辑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等刊物,与鲁迅合作主编《奔流》月刊。而郁达夫曾一度参加左联。1933年,他由上海避居杭州农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身抗日文化活动。因家庭变革,愤而出国,在南洋积极从事华侨抗日组织的领导工作。1945年月,在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革命烈士。

郁达夫一生坎坷。幼年的丧父,包办的婚姻,身体的病弱,长期的流浪,生计的窘迫,以及对社会的不公和祖国的贫弱的悲愤,这一切给他精神上造成创伤,形成了他善感多愁,又嫉恶如仇的性格。他一共写了四十多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短篇《沉沦》、《南迁》、《采石矶》、《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在东洋岛国留学时有所爱,而始终得不到爱的痛苦磨难,成就了他那曾震撼过一代青年读者心灵的光辉名篇《沉沦》。

与第一任妻子孙荃的感情波折,生活炼狱,使他产生了《茫茫夜》、《茑萝行》等扛鼎之作,在“五四”新文坛上风靡一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与杭州四大美女之首的王映霞的幸福结合,使他再度焕发青春,创作也达到了高峰。像风光旖旎、引人人胜的山水游记《屐痕处处》,清新美丽的小品文《闲书》,抒情诗般的《迟桂花》等小说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而与王映霞的婚变,则使他写出了轰动一时的《毁家诗纪》。

《沉沦》分析: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5月,是郁达夫早期代表作和成名作。小说通过对一个留日中国学生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反映了“弱国子民”身居异邦备受民族歧视的屈辱,渴求友谊和爱情却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抒发了盼望贫弱的祖国早日富强心声。

该篇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表现在:

(一)作者以悲凄伤感的情调,塑造了一个具有特异心理,特异性格的病态人物形象,异乎寻常地突现和深化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小说中的“他”,是一位“五四”大潮唤醒的知识青年,他渴望自由、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但是学校的专制,家境的贫困,压抑了他的心灵,使他沉于幻想,埋下了他忧郁症的根苗。到日本后,又因是“支那人”,而遭受女同学的冷眼,他想要复仇又没有行动的力量,于是转向企求真诚的同情和爱情,以解脱孤闷的心境。青春期的性苦闷,驱赶他上了自戕的歧途,甚至酒肆狎妓,而日本女子的怠慢和冷落,使他绝望于爱情的幻灭,人世的可厌。小说结局时,他西望故园,投海自杀。

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笔下病态主人公的命运,又是和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联的,祖国的贫弱也是造成青年“时代病”的重要原因。《沉沦》主人公自杀前,还悲愤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正是这样曲折而强烈地表现了一代青年要求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同郁达夫其他篇如《银灰色的死》、《南迁》、《茫茫夜》等出现的“我”、“伊人”、“于质夫”等,这些人物都被称为所谓的“零余者”,也就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被挤出社会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小说又以“零余者”为代表的抒情主人公,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或宣泄:多写“时代病”,即“五四”时期青年知识者生理与心理的病态和变态,又并非展示病态,而是发泄对病态社会的不满与抗议。

郁达夫这些形象与俄国屠格涅夫笔下的“零余者有密切的关系”,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一问世,“零余者”这个名词逐渐流行于俄国文坛。小说以一个自称“零余者”的患痨病的破落贵族青年,死前二十五页的日记的形式写成。他回顾自己三十岁的短

文档评论(0)

suzh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2124120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