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3.pdf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3.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

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

程。

4.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交流故事,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喜欢)请你观察

老师出示的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一个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

语《揠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郑人买履》)。

2.谈话揭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史中的瑰宝,成语故事无疑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

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寻

味。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

要学的第15课就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

1.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

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

2.简介出处,了解作者。

(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

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

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

供了理论根据。

(2)韩非: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

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子”是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3.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③演示象形字“矛”和“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

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

(三)借助“矛”“盾”,引导交流。

1.咬文嚼字。

(1)引导学生结合对“矛”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金领职业教育题库大全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