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12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docx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12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肇庆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划中有个“下”字。是占卜的“卜”,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主(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主”。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主”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Ⅰ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划:一种笔划是水平的,另一种笔划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水平的笔划,再用一个垂直的笔划,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划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划,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划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炎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文及金文的“皇”,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王”字相近,宜于进行比较的研究。商代的“皇”字作中、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皇”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的“王”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岔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