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2021年).doc

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2021年).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6

PAGE

PAGE1

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

目的

为有效控制粉尘爆炸风险,辨识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评估确定有关危险场所安全风险等级,落实管控措施,预防和防范粉尘爆炸事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涉及粉尘爆炸区域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

职责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工作;

安全部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策划、实施、审查等工作;

涉爆粉尘相关部门、车间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负责组织工作范围内的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工作。

内容和要求

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辨识

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辨识应依据粉尘爆炸特性、生产工艺特征等客观资料和数据,应覆盖试运行、正常生产(开、停机,维、检修阶段)、故障、退役等生产全过程。具体如下:

爆炸性粉尘辨识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测试,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粉尘进行筛分,确实是否为爆炸性粉尘;

如果筛分结果为爆炸性粉尘,进一步确定粉尘的爆炸参数,包括着火敏感度参数和爆炸烈度参数两部分,其中着火敏感度参数包括粉尘层最低引燃温度、粉尘云最低引燃温度、最小点火能;烈度参数包括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

建筑、工艺及设备辨识

建筑、工艺及设备在生产或故障条件下,可产生爆炸性粉尘环境或产生点火源或加剧爆炸后果严重度;

可产生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工艺包括但不限于:除尘、气力输送、机械输送、破碎、粉碎、研磨、球磨、筛分、风选、熔融雾化、熔融造粒、混合、压片、气流干燥、流化床干燥、喷雾干燥、旋转干燥、铣屑、锯切、钻孔、打磨、抛光、抛丸、喷砂、涂装等;

可产生爆炸性粉尘环境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磨机、混合机、干燥机、斗式提升机、皮带机、刮板机、螺旋输送机、料仓、缓冲斗、收料容器、除尘器、管道、地坑、电子称等;

导致工艺或设备产生点火源的条件或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摩擦、撞击、过载、电气短路老化、静电、粉尘自热、跑偏、打滑、断带等;

导致爆炸后果严重的工艺或设备的条件或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堆积、长径比大于10、设备联通、建筑多层、人员密集等;

管理缺陷辨识

管理缺陷包括但不限于未制定粉尘防爆操作规程、人员未进行专业培训、未制定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等。

粉尘爆炸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方法选择

科学合理地选择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分析系统中存在的粉尘爆炸风险。风险矩阵分析法是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之一,因此,公司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用于分析生产系统中存在的粉尘爆炸风险。

粉尘爆炸发生可能性分析

爆炸性粉尘环境出现频率

爆炸性粉尘环境是发生粉尘爆炸的前提。粉尘爆炸下限越低越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

按照爆炸性粉尘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

20区:爆炸性粉尘环境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短时存在的区域。如果某一区域的粉尘层厚度不可控,也应被划分为20区。

21区: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可能偶然出现的区域。

22区: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存在仅是短暂的区域。

非爆炸性危险环境区域:未被化为20、21、22区的其他区域。

上述各区域的危险分值按表1确定。

表1不同区域危险分值

区域

20区

21区

22区

非危险区

危险分数P1

5

3

1

0

注:(1)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定义为粉尘释放源的边缘到被认为与该区域有关的危险不再存在的任何方向上的距离。应考虑粉尘因建筑物内空气流动而从释放源出来向上扩散的实际情况。当对已分类场所之间的小范围未分类场所进行分类时,该类别应该延至整个场所。

(2)20区范围主要包括粉尘云连续生成的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的内部区域。21区的范围应按照释放源周围1m的距离确定。22区的范围应按超出21区3m及二级释放源周围3m的距离确定。

点火源引燃有效性分析

潜在点火源

引起粉尘爆炸的可能点火源如下:

明火

热表面

机械火花

电气设备

杂散电流

静电放电

雷电

射频电磁波

电离辐射

超声波

绝热压缩和冲击波

放热反应(包括自燃)

点火有效性

点火有效性受粉尘着火敏感度影响。敏感度越高越容易着火,点火源有效性越高。粉尘着火敏感度可参考表2,有效点火源出现的频率分数参见表3。

表2粉尘着火敏感度级别

危险级别及分数

爆炸敏感度参数

危险级别

危险分数,I1

最低着火温度/℃

最小点火能/mJ

5

T≤135

E≤10

较高

3

135<T≤300

10<E≤100

一般

2

300<T≤450

100<E≤500

1

450<T

500<E

注:粉尘着火敏感度级别按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较高者为准。

表3有效点火源出现频率分数

点火源出现

频率

不会发生

正常操作中出现的概率极低

正常操作过程中偶尔会出现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