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资源、人口与社会

生物学上,一个种群的数量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S型曲线,即种群数量的扩增先是

由于自然资源的充裕而近似指数型的暴涨,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数量开始小幅微降,而后

逐渐趋于稳态,直至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种群数量不可避免的锐减。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既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又不同于其它物种种群,单纯的用自然

资源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曲线不能完全描述人口问题,然而考虑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等诸多因

素,我们是不是可以套用生物学模型来阐释人口问题呢?

人类社会的起步,与之相应的是文明一词,早先在人类使用火进行烹煮食物之前,人口

数量的增长可以说是缓慢的,伴随着各种诸如猛兽侵袭、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人口数量

一直未曾出现较为可观的增长,以至于原始人类受限于自然地理而近乎被自然隔离成不同的

氏族群落,彼此的交流甚少。然而正是这漫长的黑暗时代,人类的群落在不断抗争中,磨砺

出创造工具,进化出对抗自然界的双手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基于此前提,尽管出生率不是很

高,但是人口的增量还是稳步累积的,至于能够使用火,人类才正式开始了向文明社会的进

化,虽然在今天看来,此中进化之漫长也是不可想象的。

早期的人类或许是鉴于自然界里不经意间出现的森林火灾、雷击、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及其无意间带来的意外熟食,才逐渐悟出人造火种的方法方式,火种的使用首先打破了野兽

的侵袭,使人类有了基本可以对抗野兽的手段,人群之间通过火种的传递而变得彼此联系,

越发紧密。人类的食物范围发生质的改变和飞跃,摄入的营养元素随着岁月的累积不断在大

脑的发育上凸显出来,以至于大脑能够进化出拥有足够智商构建社会诸多元素的能力,于是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代应当是出现了一次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此种情况是伴随着火种的

传播与延续,横向上如同星火燎原般向地理四方迅速展开,纵向上则是时间维度的一种延续

性。

可是虽然如此人类依然没有走出蒙昧的黑暗时代,人群之间的联系仍然受制于自然隔离,

尽管氏族之间的联系已经比以往密切。不过可喜的是,基于人类在火种传递过程中已经开始

逐步遍及世界各个主要的水草丰美的地域,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生产生活技术随着集体智

慧的延续而不管传播发展,当然这种传播与普及亦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所谓

文明基本上都是物理隔离的星星点点的孤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缺乏联系,因为史实

证明,碍于自然环境因素,文明间的交流如断藕丝连一般存在着。早期的文明因缺乏改造自

然界的足够能力,通常会以水草丰美、灾害较少的地域为起源,在那里,一般可以很快发展

起早期的文明,人口数量在局部地域出现激增,诸如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等地带。

在经历了长期的黑暗时代之后,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氏族部落出现彼此联合形成村

落之势,于是人类社会进入了远古时代,或是上古时期,这段时期内人类开始通过各种青铜

器改造着大地、森林和湖沼,这里我们看到早期农业生产的火炬之光,人类不再依赖于自然

界中的天然资源,渔猎不再是提供食物的唯一手段,基于此情形,我们的祖先开始开拓未知

的地域,但凡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地耕作,便出现人类定居者的身影。在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后,

人们选育出能够播种收获的种子,开始通过双手创造自己的口粮,而不再依赖于“天”。小

麦、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人类祖先们提供了可靠而稳定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在通过食物改

善着人类的大脑,人口又一次脱离自然资源的束缚出现增长,但这并非说是自然资源一直恒

定,而应当认为可供人类驱使的自然资源增加了,原本未曾想过的植物能够提供裹腹的食物,

原本未曾到达的地域,逐渐变为耕作的土地。农耕文明的开始,就是如此简单,在人口膨胀

之下,擅长农耕的部落由于耕作地逐渐相连而开始联合,以交换他们彼此的作物,丰富口食,

然而早期的文明仍然受制于气候、水源等条件,因而食物虽有增加但也是有限的,于是当人

口膨胀到一部分人因为缺乏合适的土地进行耕作或是粮食不足以养活这部分人的时候,分道

扬镳在所难免。

农耕文明的衍生,导致原先渔猎的部落在得不到足够粮食——这种人造资源的情况下,

转而回归老祖先的动物驯养和游牧生活,实际上这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平行的,或许游牧渔

猎的方式更加原始,而后来与农耕文明相对的游牧文明,只能说是一种延续和扩展,因为人

口的压力已经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激烈的方式从农耕部族手中夺取资源——粮食。在不断争

夺土地的过程中,游牧民族发展起自己的文化,他们把抢来的土地变为自己的牧场,把抢来

的人当作奴隶驱使,农耕部族则把抢来的土地作为耕地,把俘虏的人当做农奴,从事耕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