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课件.pptx

甲型肝炎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型肝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与诊断

免疫预防

病原学

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该病毒

无囊膜,由32个颗粒组成病毒直径27~32nm,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1979年,首次分离成功

HAV归类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一种无包膜的RNA病毒,7个基因型,只有1个血清型。

病毒形态

甲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病原学

人是HAV唯一的自然宿主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HAV对环境的普遍耐受性加大了其传播的可能性。

HAV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抵抗力

环境对HAV的影响

病原学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G:

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抗HAV-IgM:

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病原学

HAV耐酸、耐低温、耐热

对乙醇、甲醛、氯仿和紫外线均敏感,容易致其灭活。

HAV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病原学

1.HAV:经消化道→血流(病毒血症)→肝细胞内增殖→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

2.疾病早期HAV大量增殖,直接使肝细胞破坏

3.免疫起重要作用:细胞、体液免疫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发病机制

病原学

病原学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与诊断

免疫预防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感染后第2~4周传染性最强。

病人:甲肝绝大多数为急性病人。

亚临床感染者: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症,有肝功和血清学变化

隐性感染者:既无临床症状表现,也无肝功异常表现,但有血清学变化

传播途径

粪一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

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

爆发流行

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蜡、蛤蚓、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

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非肠道传播

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如牡蛎、毛蚶、蛤类、醉蟹等、蔬菜、水果等被HAV污染极易造成甲型肝炎的爆发或流行。

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经水传播是甲肝呈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接触是甲型肝炎极为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

HAV也可通过输血与注射传播,但因甲肝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一般为4~10d,只有在甲肝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出现甲肝病毒血症时,才有可能经此途径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对HAV普遍易感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

母亲

6个月以内婴儿

抗体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年龄、性别分布

时间分布

周期性

甲肝是世界流行的传染病,全球将不同地区划分为高、中、低度流行区,我国是高发病区。

1992年调查全国人群抗-HAV检出率80.9%。在正常人群中,抗-HAV检出率多为80%以上。

我国HAV的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周岁儿童感染率开始跃升,10岁儿童的抗-HAV流行率已接近人群流行高峰。

男女间甲肝抗-HAV的流行率无显著性差别。

季节性高峰各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多发于秋末冬初,但也有报道夏季和早秋发病率升高。

甲肝在高发地区有明显的周期性流行特征。但其周期性的时间和间隔并不一致。

多呈6-7年,或8-9年出现一次流行。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与诊断

免疫预防

临床表现

起病急,早期有胃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渐呈浓茶色。

部分出现黄疸,约于2周达高峰。

肝肿大,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可持续2-6周。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特点

典型症状:发热、不适、厌食、恶心、腹部不适、浓茶状尿和黄疸。

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

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

临床特点

极少数(约0.01%)发展为暴发型肝炎,预后差。

其特点是肝功能迅速衰退,死亡率极高

并发症

实验室诊断

甲肝不能仅依据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和其他病毒性肝炎区分开来。确诊必须用血清学试验。

几乎所有的急性甲肝患者均可检测到抗-HAV-IgM抗体。现在已经证实急性HAV感染后,在急性期和康复初期均可在血液中检测到抗-HAV-IgM抗体。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到IgM,一般持续8周,少数能持续6个月以上。

抗-HAV-IgG抗体在康复期出现,是既往感染的标志,可保护人体再受感染。

实验室诊断

HepatitisAvirus(HAV)profile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诊断原则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肝病感染领域文献整理,如课件,合集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