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明对启蒙运动的贡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第六讲

儒家文明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一、现代性并非纯粹的“西方性”

艾森斯塔特十分重视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论说现代性,认为是启蒙运动及其前后发生的几次大革命“开启了第二个轴心时代”,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时代,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从此就有了“现代性”。但他对现代性的根源问题的看法却似乎大有问题。他说:“现代性,即现代文化和政治方案,是在伟大轴心文明之一——基督教欧洲文明内部发展起来的……。”[[]艾森斯塔特:《迈向而十一世纪的轴心》,载《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0年2月号,第4页(着重号系引者所加)。]这无异于是说,现代性纯粹是基督教文明自身的产物,或者说基督教文明在创造现代性方面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利用也无需利用任何外部的资源。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许多学者都有这样的成见。但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是一种西欧中心论(认为当今世界一切好的东西都来自西方文明,西方人种最优越)。这些人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或者说是完全忘记了:现代性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当然关于现代性内涵的说法是多种多样的,如T.帕森斯说现代性有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主义。此说比较流行。其中,市场经济可以由工业化所涵盖,民主政治即民主化问题,而个人主义,就要看怎么说了,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理解,一般人们认同的是积极的个人主义,即文艺复兴所倡导的那种个人主义,而那种个人主义,实际上就是理性主义加自由主义,它不仅和科学化有密切的关联,而且还是其他两个现代性要素的基石。所以说到现代性的最本质的东西,概括得最好的还是这三个“化”,那是无论什么样的现代性理论都无法绕过去的)都和东方文明有着割不断的历史关联。比如早期现代欧洲的科学革命(科学化之滥觞),曾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阿拉伯和印度当时远远领先于欧洲的科学文化;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化之母)又曾在多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欧洲从广大东方世界(包括印度、非洲和美洲)掠来的物质财富;欧洲的启蒙运动(政治民主化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曾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吸收过来自东方文明的精神养料……。他们似乎也忘记了这一基本事实,即自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起,人类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便开始了,以往各传统文明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一种全球性的普遍交往关系发生了(当然ReOrient的作者Andre

[]艾森斯塔特:《迈向而十一世纪的轴心》,载《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0年2月号,第4页(着重号系引者所加)。

这里我们仅从欧洲启蒙运动的角度,谈谈作为东方的代表性文明之一的儒家文明在现代文明本质特征确立过程中的影响和贡献。

二、法国启蒙学者从儒家文明中读出了什么?

19世纪法国社会主义者皮埃尔·勒鲁写过一本《论平等》,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法国革命把政治恰当地归结为三个神圣的词:自由、平等、博爱。”[[]皮埃尔·勒鲁:《论平等》,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年,第11页。]实际上,大革命以前的启蒙运动,宣传的主要也就是这些信条。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应当说还只是“自由、平等

[]皮埃尔·勒鲁:《论平等》,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年,第11页。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具体说来主要源自盎格鲁-萨克逊的和法兰西的政治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阐释者分别为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我们知道,法国的启蒙哲人一般都是极崇拜英国的(那里出过伟大的牛顿、洛克,还存在着令人神往的自由宪政),只极少数人如卢梭除外。但他们的眼光也绝非只盯着英国。西欧二百多年来的海外探险、殖民、贸易和传教活动,在大大加强各传统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法国启蒙哲人的学术视野。翻开启蒙旗手伏尔泰的《风俗论》(这部巨著使他荣膺“世界文化史之父”的称号),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当时西欧人人类文明史知识的广博。当时世界各大传统区域文明——中国儒家文明、南亚印度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欧洲基督教文明,已全在他们的视域之中。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同时,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探讨也不是没有重点的。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历史学家们甚至发现,在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似乎比对英国更感兴趣。如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VirgilPinot,LaChineetlaformationdelapenséephilosophiqueenFrance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