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给学生课件.pptx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给学生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递质激素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关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胰岛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生殖腺等内分泌细胞

肾上腺结构与功能示意图髄質球状帯束状帯网状帯球状帯(15%)盐皮质激素束状帯(78%)糖皮质激素网状带(7%)性激素皮质肾上腺简称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alhormones

构效关系共同特点:活性必要条件C4-C5 双键C3 酮基C20 羰基甾核糖皮质激素:C17 羟基C11 酮基、羟基盐皮质激素:C17 无羟基C11 无氧、环氧34520AB11C17D

合成和分泌的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cotropin,ACTH)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

分泌调节下丘脑CRH肾上腺皮质GC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前叶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血浆氢化可的松的昼夜节律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

生理作用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血糖↑,糖耐量↓蛋白质分解↑,合成↓脂肪分解↑,TC↑,重新分布4. 水盐代谢弱盐皮质激素作用留钠排钾低血钙,骨质疏松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Glucocorticoids, GC【生理作用】2、蛋白质代谢(protein metabolism)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负氮平衡,

Glucocorticoids, GC【生理作用】3、脂肪代谢(fat metabolism)加速脂肪的分解,抑制脂肪的合成。脂肪重新分布

Glucocorticoids, GC【生理作用】4、水和电解质代谢(water and saltmetabolism)糖皮质激素也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储钠排钾。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产生利尿作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钙、磷在肠道的吸收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多时可引起低血钙。

药动学口服、注射、外用均可大部分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CBG)结合,肝肾病时CBG↓,游离药物↑,作用↑肝代谢,C3酮基和C4-5双键被还原失活可的松、泼尼松在肝内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才有效(11位加氢)

1.抗炎作用强大,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应(-)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炎症,无抗菌作用机体对炎症的耐受性炎症引起的血管反应与细胞反应急性炎症 红、肿、热、痛慢性炎症 粘连、疤痕,但延缓愈合导致感染扩散注意: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1.抗炎作用基本机制: 糖皮质激素(GC)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启动/阻抑基因转录+/- 特异性蛋白质合成抑制炎症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抗炎症效应强大,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基因效应GRGRαGRβ

抗炎作用的环节: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L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炎因子。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COX-2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位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膜磷脂(+) 磷脂酶A2AALTPG/TX趋化性细胞聚集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脂皮素GC5-HT、激肽肥大细胞血小板(+)(-)诱导诱导GC诱导脂皮素、血管调素的抗炎作用(+)(-)(+)ACEATIATII血管收缩促NA释放醛固酮↑BP↑血容量↑(-)

下丘脑CRH神经元脑垂体前叶ACTH分泌细胞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细胞IL-1IL-2IL-6TNF-α皮质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CRHACTH

3.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少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但对内毒素无中和能力。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致炎物质和内源性致热原释放。降低体温中枢对内热原的敏感性。

4.抗休克作用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过敏性和心源性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早期大剂量应用疗效较好。作用机制:抗炎、免疫抑制、抗毒作用的综合结果;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

文档评论(0)

151****10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