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唐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pptx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唐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今天将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必备知识;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2.体会诗歌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品味诗中对环境的精彩描写。

3.感受诗人身遭苦难却希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培养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杜甫曾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到了八月,一场大风把杜甫苦心经营的草堂吹破,茅草被卷走,大雨又至,草堂漏雨如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中度过了一个痛苦的不眠之夜。命运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文学常识;必记字词;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时解决。;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转沉到池塘水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译文: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是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自从历经安史之乱后,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使用的动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我”叹息什么?;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5.“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第三段诗哪些词语用得传神?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况?;7.“长夜沾湿何由彻”中“何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在凄风苦雨、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诗人想的是什么?;9.诗歌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吗?;万万处于战乱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的老百姓的不幸。所以这首诗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不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其中折射出的是当时黑暗的现实和人民大众的疾苦。;10.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示例二:杜甫身居漏雨茅屋,却突发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这首诗从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悲惨困境,然后由己及人,想到战乱中的贫寒士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课堂小结;燥,还是追不回茅草,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第3节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苦况,“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从深度和广度上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第4节在前三节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情,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画龙点睛,水到渠成。;2.语言明白如话

本诗明白如话的语言,如脱口而出,无铅华之色,无扭捏之态,无矫饰之音。白描式的勾勒,形象逼真。加之语句参差错落,基本为七言,间之以二言、九言,有助于跌宕起伏的感情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石壕吏》直接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