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VIP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 PAGE 2023级历史学科十月份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昆仑山”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绝地天通”事件。这一变化 A. 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 B. 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 C. 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提高 D. 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黄帝时代、颛顼时代通过神权来强化政治权威,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显然体现的是神学色彩,C排除;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D排除。故选B。 2. 据出土于江苏丹徒的宜侯大簋鼎文(如图)记载,周康王(周武王之孙)在分封前认真考察地图,确定分封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里,举行仪式,宣读册命诰辞:将虞侯大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这反映出西周早期 A. 天子政治权威依赖于神权 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C. 诸侯逐渐丧失世袭统治权 D. 分封制在实践中规范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宜侯大簋鼎文可知,周天子改封诸侯已形成严密规范的程序,反映出西周分封制在实践中逐渐规范成熟,D正确;祭祀借助神权名义,成为维护王权的手段,但不能说王权完全依赖神权,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排除B项;西周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排除C项。 3. 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平民政治的发展 B. 社会转型的趋势 C. 中央集权的确立 D. 军功爵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为解决频繁战争导致的兵源不足,打破西周时期的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即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平民政治并未在我国得到发展,A项错误;国家扩大兵源的做法不能说明中央集权的确立,C项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军功爵制的影响,D项错误。 4. 西周的诗篇中有不少描写“千耦其耘”劳动场景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国家政权对小农剥削压迫加剧 B. 田赋转以劳役形式为主 C. 铁犁牛耕导致经营方式的变化 D. 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千耦其耘”的集体劳动,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为“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个体生产取代,是因为铁犁牛耕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导致了经营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国家剥削加重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而非出现,A项错误;田赋形式的变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不是原因,B项错误;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个体经济出现的原因,D项错误。 5.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后又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举措 A. 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B. 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C. 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 D. 加强了中央政权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道路的修建,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故项错误B;C项说法错误;中央政权组织主要是指中央权力机构,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6. 有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 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权 B. 以三公作为最高长官 C. 权力由贵族世袭垄断 D. 在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是对郡县制的描述,这一制度在秦统一后全面推行,D正确;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缩小了地方的自主权,A排除;B是对三公九卿制的描述,B排除;郡县制是官僚政治的表现,C排除。故选D。 7. “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A. 社会动荡不安 B.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 郡县制已确立 D. 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