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docx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 单元学习任务一:选一首词,探讨诗作内涵,思考对你有何启示? 训练题目:面对人生失意,李白、杜甫、白居易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的?或者,你更欣赏哪一种选择,为什么?800字以上。 写作注意事项:而对人生失意,李白、杜甫、白居易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的?对你有何启发?或者,你更欣赏哪一?种选择,为什么?所以,写作重点是“你如何看待“(你的情感,议论,感想,联想,领悟,等等),你不能长篇复述诗人的经历(让别人误以为你在为诗人写一个传记),这是主次颠倒。当然,适当的概述是可以的,但概述之后要有深刻的、具体的感想和看法。 选择决定人生 现代社会,大家都认同一点,选择很市要。更有人言:选择决定人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大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不少名家,如盛唐初的李白、盛唐末的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他们的选择是不同的,他们都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李白的人生选择我以为走随性的。“大鹏一口同风起,扶摇口I:九万里”。出身商人世家的他无法走科举道路,靠向名人大家投文章获得赏识,这首《大鹏赋》让贺知章拍案道:“谛仙人啊!谪仙人啊!” 换做我们,这人生叫什么?开挂了啊!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一下子被当初户部侍郎垂青,这不得平步青云了?的确如此,李白被召入宫中当翰林修撰,这是个小官,但是皇帝喜欢他。这官其实类似于秘书,提拔机会是很多的.我不同意很多人认为的这只是一个御用文人,史书记载,皇帝让太监里面地位最高的高力士为他脱鞋,可见李白的地位不低。 但李臼败在什么?他性格太放荡,这就造就了他的随性选择。你一个做官的,天天正经事不干,总是喝到醉醺醺的,下属谁服你?同僚谁帮你?皇帝怎忍你?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潇洒,该赶走吗?当然该赶。 当然,潇洒的人自有潇洒的活法,李白洋洋洒洒写下:“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J 其实就是随性,你让我干,我干:你赶我走,我拂袖一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至于后来他乂加入永王被诬为反叛,流放夜郎,捞月而死,都是后话。 他的一生就是两个字,随性。 有潇洒的就有悲悯的。杜甫出身于诗书世家,祖父杜审言,对唐诗格律做出极大贡献。我们小杜从小饱读书,只行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为往圣继承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然当时还没有这句话。 小学的杜甫一直这么读者读者,该考试了。俗话说:“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J他正正好好撞上中国科举史上唯一一次“零录取”,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奸相李林甫。 没官做了,杜甫怎么办呢?他随着偶像李白漫游江河湖海,看遍风花雪月。但他境界与李白不同,李白随性人生,但杜甫不是,他玩不起劲,他还是想做官,又去考试,没考匕后经人推荐,才勉强在京城做了个小官,还做不长久。 很多人评价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其实他的诗反映的就是他自己这一辈子。他选择做官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呀!但现实是,安禄山、史思明反了,李隆基跑了,李亨北上灵武,擅自称帝了,李璘带兵巡视淮北、淮南,乂反了,留下他杜甫在风中凌乱。 他苦呀,百姓苦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真实反应吗?那“三吏”“三别”不是字字辛酸吗?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不是句句无奈吗?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不是道尽人生之悲吗? 长太息矣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公元770年,写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的呈湖南亲友》后,一代诗圣,星殒在漂泊的船上。 悲是他的选择决定的,他选择了格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地放在了国家大业上,可惜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悲天悯人或许伟大,但那太累了。中唐出生的白居易深知这一点0他的选择和李杜不同,他怂了,他退缩了,服软了,但官却做得高了。 白居易开始时也是妥妥的“斜杠青年"“五好青年”“三好学生”,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那是让顾况(著作郎)拍手称赞,就差像前辈贺知章一样来个‘谪仙人”了。 白居易也是顺风顺水,一开始就做到了左赞善大夫,这官不高,但是陪太子读”,这叫什么?妥妥的在“国本之争”上占得先机。 当时朝代也好,经过武德中兴,加两税法,唐宪宗接手的唐帝国勉强走出了安史之乱的阴影。唯一的毛病,节度使太强了。随便举几个,当时的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手握十几万兵马(这叫节度使呀,这叫平卢国我也信);前一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刚死,部将就私自即位:卢龙节度使,子承父业。 唐宪宗很想去处理,但出事了,李师道派人杀了武元衡、刺伤裴度(两位都是名臣,后来装度指挥赢了削藩战争)。这下子,全体大臣吭都不吭,空帝也不管了,为什么?打不过呀,喀叫嚷岂不找死,但我们的“斜杠青年”蹦出来,要求严杳凶手。说句实话,这个时候的白居易真的是套呀。皇帝都不管的事情,他叫

文档评论(0)

152****22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