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5《傅雷家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南林 1---18页 我是第一次看到父亲和儿子之间竟然可以这样“亲密无间”,传统的父子,或者大多数的父子是疏离的,冷漠的,甚至对抗的。而傅雷父子虽然离多聚少,远隔万里,却依然能够通过书信联系,把心紧紧连在一起。 翻开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父亲对儿子热烈的爱。教育都是想通的吧,傅雷的教子观还是很期待学一学。 17---24页 “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万分感动于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同时又想到自己的父亲,有时候笨拙的表达显得更加可爱。虽然多数时候他要说的话总是通过母亲转达,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他的叮嘱,从没感觉那是多余的,越长大只越发觉得这个小老头每天都比昨天更可爱一点。 25----37页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语言。”“学得慢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你的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傅雷家书里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为人父亲对孩子千思百虑的操心。 父母对我们叮咛和嘱咐,可能在年轻的我们来说显得多余,但是他们总是想把经验尽量告诉我们,帮助我们少走些弯路,他们不怕坚辛,不辞劳苦,只要我们好。 35----55页 “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的深,不能保持得久。”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新事物和新感受的东西总是在当时热情高涨,而真正深入需要研究的知识往往是枯燥的,所以学生并不能真正踏实去探究,只是浮于表面。这需要我们老师时时提醒,引导学生去探究,帮助他们客服畏难情绪,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受益终身。 --85页 傅雷先生在信里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85--103 页 “一个人太容易满足固然不幸,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这一点我想也只有我一个人会替你指出来。”“爸爸一千句、一万句,无非是为你好,也就是为我们的音乐界好,也就是为我们的祖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人类好!”家书往来中,不仅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孩子,傅雷先生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经历,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大家的格局和情怀着实让人感叹和敬佩。 104--122页 从1954年年初到1955年年底,几十封家书,一个父亲唠叨最多的、嘱咐最多的就是要求儿子常写信,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一旦因为儿子或者心绪烦躁,或者太忙,或者信件遗失而没有按时收到信时,傅雷夫妇的那种过分的担忧和焦虑,我起初是有些不能理解的。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等待亲人回信的日子里应该是难熬的页是幸福的吧。 知道读到这里才发现,督促儿子回信不仅是为了知道孩子的消息,还是为了“多写信多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做理性认识”“一边写信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的启发,可以帮助你今后的学习。”他告诉儿子,如果实在不想写,那就为爸爸妈妈勉强写个开头,心情静下来,就会自动想要写下去。“人总得常常勉强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傅雷先生对要求儿子写信这件事的执着超乎常人想象,也可见写作对个人成长是及其重要的。 从家书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对自己要求及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是傅雷自己吧。 家书里除了傅雷先生的还有母亲写的信,很好区分,因为母亲的信开头会加个“亲爱的”。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就像很多妈妈一样,她们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 《傅雷家书》1956年 这一年的家书中经常提到国家建设,人才辈出,给儿子寄杂志,并常感叹自己没有为国家作出大的贡献。这也潜移默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