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散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第6课 散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2.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找出例句,加以品味。 【重点难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找出例句,加以品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家是亲情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因为有爱,家才温馨,情才真切,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下面,我们就一起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田野散一散步,感受一下他们一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查预习、知作者 任务一:查预习、知作者 1.读准字音 分歧(qí) 蹲下(dūn) 煎熬(áo) 嫩芽(nèn) 咕咕(ɡū) 一霎(shà) 粼粼(lín) 铺散泡 (sàn)散步 (pāo) 眼泡 (pū)铺床 铺 散 泡 (sǎn)散漫 (pào) 泡茶 (pù)当铺 累(lèi)劳累 累 (léi)累赘 (lěi)积累 2.理解词义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文中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这里形容水、石等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作者名片 莫怀戚(1951—2014) ,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任务二:初读文、整感知 任务二:初读文、整感知 1.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 ,并梳理本文中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播放视频:《散步》朗诵:达式常) 预设: 时间 春天 地点 南方的田野 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件起因 在田野上散步 事件经过 因为“走小路”还是“走大路”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事件结果 解决分歧 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2.课文的第1段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与同学们概括的句子相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概括事件的句子: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预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简洁地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用“:”紧接着补充交代散步的人,并点明散步者的身份和相互关系,引出下文事件的发展。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后来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个家庭中的哪一位成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预设: 母亲:她是一个慈爱的老人,虽然“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但信赖儿子,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就出来散步。她疼爱孙子,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 我:他爱母亲,鼓励“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出来散步;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大路”;在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母亲走。 妻子: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妻良母。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个词语概括。 预设:幸福、和谐、和睦、温馨、和美。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整体把握了课文,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淌的浓浓亲情。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三:练朗读、品语言 任务三:练朗读、品语言 1.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预设:《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深沉,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2.朗读课文第1段,比较下面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不同语序产生的不同效果。 原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 预设:(1)“我”写在前面,显出“我”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也是这次散步的提议者。“母亲本不愿出来”,在“我”的劝说下出来散步,陪母亲出来走走是这次散步的主要目的,“我的母亲”写在“我”的后面。妻子贤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散步增添和谐气氛,妻子也是支持“我”的重要力量。儿子最小,机灵懂事,放在最后。体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和谐家庭的内在结构。 (2)从言语形式上看,四个人物两两组对,前后形成一组对句,体现出家庭伦理的因果循环,富有理趣,耐人回味。“我,

文档评论(0)

139****1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