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漫谈汇编.doc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漫谈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漫谈汇编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漫谈汇编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工程实例分析1—1]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分析 现象:某施工队原使用普通烧结粘土砖,后改为表观密度为700kg/m3的加气混凝±砌块。在抹灰前采用同样的方式往墙上浇水,发现原使用的普通烧结粘土砖易吸足水量,但加气混凝土砌块虽表面看来浇水不少,但实则吸水不多,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加气混凝土砌块虽多孔,但其气孔大多数为“墨水瓶”结构,肚大口小,毛细管作用差,只有少数孔是水分蒸发形成的毛细孔。因此,吸水及导湿均缓慢,材料的吸水性不仅要看孔数量多少,还需看孔的结构。 [工程实例分析1—2]测试强度与加荷速度 现象:人们在测试混凝土等材料的强度时可观察到,同一试件,加荷速度过快,所测值偏高。 原因分析:材料的强度除与其组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测试条件有关,包括加荷速度、温度、试件大小和形状等。当加荷速度过快时,荷载的增长速度大于材料裂缝扩展速度,测出的数值就会偏高。为此,在材料的强度测试中,一般都规定其加荷速度范围。 [工程实例分析1—3]水池壁崩塌 现象:某市自来水公司一号水池建于山上,1980年1月交付使用,1989年6月20日池壁突然崩塌,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该水池使用的是冷却水,输入池内的水温达41℃。该水池为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圆形结构,池壁由132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拼装,接口处部分有泥土。板块间接缝处用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外绕钢丝,再喷射砂浆保温层,池内壁未设计防渗层,只要求在接缝处向两侧各延伸5cm的范围内刷两道素水泥浆。 原因分析如下: (1)池内水温高,增加了对池壁的腐蚀作用,导致池壁结构过早破损。 (2)预制板接缝面未打毛,清洗不彻底,故部分留有泥土;且接缝混凝土振捣不实,部分有蜂窝麻面,其抗渗能力大大降低,使水分浸入池壁,并对 钢丝产生电化学反应。事实上所有钢丝已严重锈蚀,有效截面减少,抗拉强度下降,以致断裂,使池壁倒塌。 (3)设计方面亦存在考虑不周,且对钢丝严重锈蚀未能及时发现等问题。 [工程实例分析1—4]材料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现象:某工程灌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为了达到较好的施工性能,配合比中要求加入硅粉,并对硅粉的化学组成和细度提出要求,但施工单位将硅粉误解为磨细石英粉,生产中加入的磨细石英粉的化学组成和细度均满足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好,水泥浆体成分不均,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硅粉又称硅灰,是硅铁厂烟尘中回收的副产品,其化学组成,微观结构为表面光滑的玻璃体,能改善水泥净浆施工性能。磨细石为SiO 2 ,微观结构为晶体,表面粗糙,对水泥净浆的施工英粉的化学组成也为Si0 2 性能有副作用。硅粉和磨细石英粉虽然化学成分相同,但细度不同,微观结构不同,导致材料的性能差异明显。 [创新漫谈1-1]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结合--钢筋混凝土的诞生 钢筋混凝土将钢筋的高韧性和混凝土的高强度结合在一起,性能优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土木工程材料。它是如何诞生的呢?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水泥刚发明时,人们用水泥、砂子和水配制成砂浆,凝固后成为人造石块,这种石块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应用范围有限。 法国有一个叫蒙尼亚的园艺师,他在工作牛需要经常搬动花盆,稍不留神就会打破泥瓦花盆。1867年的一天,蒙尼亚突发奇想,他在花盆外箍上几道铁丝作保护,然后在铁丝外抹上一层水泥砂浆,这样即可掩盖铁丝,又可防止铁丝生锈。蒙尼亚制造的花盆结实耐用,不易破碎,外观也不错,很受人们的欢迎,他为此申报了专利,自己也由一个园艺师变为花盆制造商。 到了19世纪末,俄国建筑师别列柳布斯基研究高层建筑时,迫切需要重量小、强度高的新结构材料。他对蒙尼亚的发明作了仔细的考察,发现要应用于建筑领域,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其一是水泥和砂子都太细小,无法承受大的压力;其二是钢丝太细,容易被拉长断裂,受力不能太大。针对这两 个问题,别列柳布斯基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在水泥浆料中加入相当数量的石块;二是用钢筋代替铁丝。他随即进行了试验,结果令人相当满意,钢筋混凝土正式诞生了。 1904年俄国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岩石结构建造了一个高数10m的灯塔,具有自重轻、建造成本低、抗气候变化能力强的优点,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从此以后世界建筑史进入了钢筋混凝土的新纪元。 此后,人们将混凝土充填于钢管中,制成了钢管混凝土。当受到强力作用时,钢管内的混凝土会随钢管一起变形,而不会崩裂。用钢管混凝土制建筑物构件,具有用钢量少、不需要模板、施工方便等优点。 [创新漫谈1-2]因地制宜用材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以磅礴的气势飞越崇山峻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建筑史上的丰碑。万里长城选用材料因地制宜,堪称典范。 长城在居庸关、八

文档评论(0)

132****1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