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_金胜昔.pdf

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_金胜昔.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年第 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 No.2 2021   总第 期 ( ) 310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 Philoso h andSocialSciences Sum No.310         y p y         [ ] / / DOI 10.16164 .cnki.22 1062c.2021.02.004 j - 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金胜昔 ( , )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 吉林长春 130117 [ ] 。 摘 要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 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      , 。 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 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 翻译唐诗中这些 , , 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 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 采 、 、 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 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 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 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 ] ; ; 关键词 隐转喻 转隐喻 唐诗翻译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H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201202102003007     - - - [ ] 1 “ 、 、 ” 。 , 唐诗是 中国传统哲学 美学 诗学的集中体现 唐诗中蕴含丰富的转喻和隐喻现象 有助于彰 、 、 , 。 , , 显哲思 增强诗意 提升美感 但也给译者带来了挑战 最初 转喻和隐喻被视作单纯的语言装饰 如今 [ ] 2 36

文档评论(0)

亚晶J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