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docx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转 1、重要概念: 文士学校p5 古儒学校p10 泥版文书六艺p16 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p15 政教一体 二、问题与思考 1、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几种学说? 1)生物起源说 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 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局限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为本能的而非文化和社会的。依然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 2、世界早期学校有明些特征?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教育有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 教育具有了严格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教育为官府所有,学术官守,政教合一:贵族后代成为文化教育的掌握者和独享者:教育内容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内容相对全面: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拥有了专门的校舍。(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4、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有何异同? (1)都很重视教育 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在雅典,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 (2)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3)都重视对女子的教育 (4)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使用体罚。 不同点: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2)受教育者组成不同。(3)培养目标不同。(4) 教育机构不同。(5)教育内容不同。(6)教学方法不同。(7)师资队伍不同。(8) 对女子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 由于斯巴达人人数最少,为了对付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于是不得不时刻处于军事戒备状态,这也决定了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教育特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此儿童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军事体育训练。而对文化知识教育较为漠视,教育方法却较为严厉。雅典的教育目的虽然与斯巴达一样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但人才的含义却不相同。雅典的教育主要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此他们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较为灵活。 5、如何理解罗马帝国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变化? P22-23 第2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1、重要概念 有教无类p27四端虚壹而静苏格拉底法 藏息相辅 p62《雄辩术原理》 p62 2、问题与思考 1、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贡献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口号,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下移。他对《诗》,《书》,《礼》, 《乐》,《易》,《春秋》古籍的整理和教学,不仅保存了古代传统文化,而且也使我国古代教育内容远离宗教,呈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尤其“学而优则壮”的教育目的,一方面使中国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日益狭臆,但另一方面也使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发展到极致,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2、孟轲与旬况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侧重点不同,塑造人性的方法也不一-样。孟子认为道德是先验的、绝对的,道 德是义务而不是为了服从上届的压力,他说“四端”是“我之固有”,目的在于使人“良心发现”,从而“反其初”:荀子则 认为道德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切道德都是人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抑制人性的“恶”,要人通过后天的“学”与“伪” 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品性,彻底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之恶。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状态的培养提倡“养浩然之气”:而荀子主张以师法之化、礼仪之道对人性加以治理。 孟子的:“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对人性的看法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教人从善,使人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究其根本都是儒家精神的传承。 3、柏拉图对于教育问题的主张有何价值 4、评述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许多极端现象的一种直接批判。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我国当今正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和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