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庄.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 0 0 0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阿倍仲麻吕,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到达长安后不久,入国子监,成绩优异。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闻被溺死。 阿倍仲麻吕(晁衡)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什么是遣唐使? 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 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节、留学僧、留学生等。 “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有19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路线图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臣”印章 遣唐使从唐朝学到了什么?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里鉴真的塑像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701年 出家 (14岁) 742年 日本僧人请其东渡弘法传戒 743年 先后三次东渡失败(56岁) 744年 第四次东渡失败 748年 第五次东渡未成,双目失明 754年 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 759年 创立唐招提寺(72岁) 763年 圆寂于唐招提寺(76岁) 鉴真大师年表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日本社会各界欢迎鉴真 “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 —孝谦天皇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中所带去的唐朝文化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奈良时代服装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片假名与汉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bǎo 唐长安城平面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日本平城京 日本平城京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宗教:佛教 文化:服饰、文字、茶道 经济:货币、城市建设等等 政治上:大化改新 不论是遣唐使还是鉴真,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来往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来往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三、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祎。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把老子的《道德经》和《秦王破阵乐》 译成梵文。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行脚僧,身穿和尚服,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右手拿拂尘。 三、玄奘西行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三、玄奘西行 玄奘取经图 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三、玄奘西行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存放玄奘头顶骨舍利子的佛塔 三、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1.对中

文档评论(0)

138****95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