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纳粹德国时期的种族主义、政治教化教育 在希特勒的旨意下,学校的培育目标被定为培养“国家社会主义人”,而且“国家社会主义人”首先应该是“德意志人”。各个学校都引进了种族教育和政治教化的内容,宣称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应该主宰全世界,并疯狂宣扬对希特勒和法西斯暴力的崇拜。 * (5)二战后恢复注重品格、崇尚自由和责任的道德教育 两德统一后,东西部融合产生了种种问题,德国的价值与道德教育开始着手回答当今时代所提出的种种问题。首先确立了培养自由与民主觉悟,培养忍让、尊重他人尊严、尊重他人信仰等品德的教育观,如朴素道德理论在当代的复兴;其次确立了激发民族和解及和平教育思想,树立“取乎于下”的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强调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及关爱本民族、关爱欧洲的现实的“取乎于上”的政治责任感等类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伦理教育观。 * 三、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1、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在教育上完全沿袭了西德体制。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思想行为课,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民主、自由、守法精神,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负责任的以及有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可依赖的自由公民和劳动者。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对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而献身的精神”。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学校总法》中规定:“教与学应当使大学生对某一职业领域活动有所准备,并根据所学课程的要求,向学生传授未来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以使大学生能够胜任将来的科学和艺术工作,并能在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国家中具有负责的态度。” *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 开展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教育,是二战后德国的首要任务。资产阶级自由的原则由制定于1949年的《基本法》确定下来。《基本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全面保障人的尊严和人权,例如规定人民有自由发展其个性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民拥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保证财产和继承权等多种而广泛的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权利。 * 第二,以诚实、尊严、善良、负责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战后德国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克己、乐于助人、理解他人等品质,要求对公民进行诚实、坦率、互助、给予、仁爱、不自私、责任感的教育。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朴素道德”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涵着一种更一般、更纯粹、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籁、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 第三,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和平统一的政治教育。 * 第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德意志民族以气质高贵、富有尊严与责任感、思维严谨周密著称于世。德国在普鲁士复兴时期,就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传统,这种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已由过去追求个性自由、“个人为本”转到追求民族意识、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社会为本”上来,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 *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一,学校思想道德课程教育与各科教学相配合 * 第二,宗教教育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和德意志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德国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视宗教教育,宗教在德国一直被奉为道德的根本。德国的学校教育与宗教,历史上是“母子关系”,而现实中是“伙伴关系”。学校教育和宗教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上互相渗透,紧密配合,能够形成合力。在德国学校中,宗教也始终被视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许多学校都开设宗教课。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宗教为根本,陶冶精神与人格。除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培养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对真善美的感觉、助人为乐、民主精神、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等。 * 第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国学者赵鑫珊对二战后德国中学(包括中专)的宗教伦理道德课程教科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套教科书完全没有宗教“教义问答”或者“教义汇编”式的教条主义学究气,而是十分贴近生活,富于启发性。它提出了很多表面浅显通俗,实际上有深刻含义的问题,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教科书还讨论了战争的起因、恋爱(包括同性恋)、家庭、死亡、恐惧、自杀、人生各个阶段上的担心、苦恼等等。 * 第四,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 * 2、德国

文档评论(0)

136****0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