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大单元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开课课件.pptx

《愚公移山》 大单元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开课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愚公移山》 大单元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开课课件.pptx

圣贤风君子魄——八年级上部编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 一、文体:传记散文二、内容主旨:(1)《〈孟子〉三章》:孟子用正反对比来推行其“仁政”的理想(2)《愚公移山》:愚公与智叟言行的对比,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3)《周亚夫军细柳》: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营的对比,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三、单元情境:年级举办“感动你我”——本学期课本人物颁奖典礼活动,班级负责研读第六单元三篇课文,概括文意,并为人物撰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300字。 四、单元目标:一、语言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相关文言知识。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3.赏析古文名篇,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 100 字。二、思维目标比较、分析本单元五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事、思想等方面归纳君子形象,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三、价值目标开展“感动你我”活动,对心中敬佩的有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评价;在“君子圣贤我拍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撰写拍摄脚本,对自己心中有着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宣传。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经历,谈对这些品格志趣的理解,以及如何以此为榜样修身正己。 愚公移山 《列子》又名《冲虚经》,《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书中各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浅显易懂,饶有趣味。我们熟知的《纪昌学射》《歧路亡羊》《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故事,都出自《列子》,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作家作品资料链接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战国时期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和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作家作品资料链接 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目的是劝诫、教育或讽刺。 其特点为: ①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列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文体知识资料链接 理解文意贰 理解文意1.请标注重点字音,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愚公移山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文意1.请标注重点字音,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kuā)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理解文意2.反复诵读第1-2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下面的问题。愚公想要移走的是哪两座山?这两座山原本在什么位置?愚公为什么想要移走这两座山?他聚集了什么人来商量移山计划?移山计划的目标是什么?商议过程中谁提出了怎样的疑问?大家想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他们使用了怎样的方法来移山?过程中谁帮助了他们? 理解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圆古代计量单位,万仞约合七八千丈本来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译文 理解文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将近连词表修饰,不译苦于主谓间,不译阻塞曲折、绕远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