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张奎俊.pptVIP

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张奎俊.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在张奎俊身上,具体描述包括心脏功能区和心电图特征,涉及心脏收缩的运动方式、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及MRI扫描结果等信息。通过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可以准确评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此外,文章还提供了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详细方法和治疗策略建议。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诊断与分型4 LV游离壁VT I, aVL呈QS;下壁导联RS;胸前R室速移行在V3之前。本例起源于LV后外侧壁基底部。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LV游离壁VT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诊断与分型(5) RVIT VT LBBB,电轴向上。36岁患者,有晕厥史,超声及MRI均无异常;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IT VT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诊断与分型 (6) 束支折返性VT 多见于DCM患者;往往有PR延长(HV多100ms)及束支阻滞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室性心动过速的 体表心电图定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 奎 俊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体表心电图定位价值 依据室速的心电图分析和已知道的心电生理与消融知识,我们能够对不同类型室速的诊断、病灶起源部位、发生机制和消融成功率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与预测,有助为病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指导消融治疗提供参考。 应记录体表12导联;每一导联均记录到室性心律;尽可能多导联同步记录(3导联或12导联);有助分析的准确性。 ;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VT类型 特发性VT 心肌梗死后VT 心肌病VT ARVC VT 束支折返性室速 其它: 尖端扭转性室速,先心病室速等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VT心电图定位基本规律 1,V1:LBBB-右室,RBBB-左室; 2,肢体导联:起源部位上或下 3,电轴:前或后 4,II/III/avF导联,若均为R,提示VT源于RVOT/LVOT;若其中任一导联有S则源于心室内较低位置。 5,胸导联移行特点: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IVT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RBBB型VT(ILVT)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左室流出道VT 左室游离壁VT LBBB形VT(RVOT) 电轴右偏或正常 电轴左偏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源于主动脉窦的PVCs/VT体表ECG特点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 Ⅱ、Ⅲ、aVF导联:高振幅R波 V1:rS波;V5、V6:无S波;R波移行:V1~V3导联 V1导联R波时限指数t≥50% V1导联R/S波幅指数≥30%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OT和主动脉窦RMVT心电图鉴别 V1-V2导联的R波时限和R/S波电压 R波时限≥50%和R/S电压≥30%强烈提示主动脉窦起源 室间隔到左心室的心肌可存在于左冠状瓣或右冠状瓣。患者这些心肌具有异常自律性或触发活动而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导致RMVT,因结构特殊心电图表现各异。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OT VT 起源判定(简略法) I导联rS: RVOT间隔侧(偏前); I导联RR’(M型)、avL导联S:RVOT间隔(中段); I导联R、avL导联R:RVOT游离壁(后 、外侧);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诊断与分型1:RVOT VT LBBB,电轴向下 RVOT VT占国外IVT约2/3 RMVT约占60% PACE 2000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OT和RMVT的起源部位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OT VT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VOT VT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RMVT(RVOT)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诊断与分型2 ILVT RBBB,LAD:左后分支起源,绝大多数; RBBB,RAD:左前分支起源,少见;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25分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

文档评论(0)

Zhangqing0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