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调》的流变及其艺术价值.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文化 2 0 1 2 2 《鲜花调》的流变及其艺术价值 ●李红云 摘 要:《鲜花调》是明清俗曲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支优秀曲目,其旋律优美,感情真挚,雅俗共赏。它以鲜花 为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鲜花调》有抒情和叙事两种类型。经何仿加工后的【茉 莉花】在词曲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现代流传的《茉莉花》是积六百年来《鲜花调》流传演变经验规律 的优秀成果。 关键词: 鲜花调;流变;茉莉花;艺术价值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003- 2568(2012)02- 0115- 02 J607 A 作 者: 李红云,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邮编:255049 《鲜花调》也即《茉莉花》,是一首历史悠久、传唱 说:原书刊有罗马字拼音和英译两种歌词,现根据这 很广的优秀民歌。在我国尤其是在广大的汉族地区, 两种歌词作了必要的校正后,复元为汉文歌词。从原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世界上,此歌也是为人们熟知 书中的罗马字拼音歌词来看,希特纳可能是在广州 ② 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首中国民歌。 记录这首民歌的。 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最早记录《鲜花调》的曲 一、《鲜花调》与《双叠翠》 谱是清代道光元年(1821)贮香主人辑《小慧集》卷十 对于《鲜花调》的渊源,未见历史记载。辛力先生 二第三十八箫卿主人小调谱中的《鲜花调》。清道光 ① 二十四年(1844)张椿刊印之《张鞠田琴谱》第70- 73 认为“《鲜花调》本源于北曲,又流行于江淮一带” 。 亦有学者认为《茉莉花》出自南京“白局”,其前身是 页载有一首《四季鲜花》,这首琴曲借助于对四季鲜 “白局”中的《闻鲜花》。 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该曲用四个 实际上,与《鲜花调》密切相关的是《双叠翠》,明 大段落分咏四季,各段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均有 代中期就有它的记载。如刘效祖的《双叠翠》,五句为 不同的变化,构成多段变奏曲体。每段有唱词两叠。 一叠,每首两叠。每叠均以叠句领起,故名“双叠”,每 最后加一尾声。其中第三段第二叠的唱词“八月桂花 叠前两句相同,第二句重复第一句,句式为三字句或 香……”,在这里《鲜花调》的旋律作自由变奏,唱词 四字句。在第二句的重叠中,又总是讲究用词造句, 也有自由扩展。而同样是这段唱词,在河南曲剧中则 把意思再推进一层。而《鲜花调》的词格也是五句体, 叫做《双叠翠》,这说明,《双叠翠》与《鲜花调》是有着 也具有一二句相叠的特点,可见两者是有着密切关 亲缘关系的,它们就是同一曲子的不同变体。这里的 系的。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