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义:;概述;完整的泌尿系感染的诊疗;完整的泌尿系感染的诊疗;致病原: 多数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占首次感染的80%。 其次为克雷伯杆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于全身败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小儿泌尿系统畸形多见,如后尿道瓣膜、肾盂-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多种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 肾囊肿等,常造成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 膀胱输尿管返流与泌尿道感染发生和发展关系亲密,膀胱输尿管返流可为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原因所致。婴儿的发病数较高,随年龄增长而渐缓解。 排尿功能障碍如神经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和非神经性膀胱也易致泌尿道感染 。;其他:如泌尿道器械检验、留置导尿管、不及时更换尿布、蛲虫症、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分泌型IgA缺乏等均易致泌尿道感染。;感染途径:;临床体现:;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轻者无明显症状,可间断出现发烧、脓尿或菌尿,反复发作者有贫血、乏力、腰痛、生长发育缓慢,重者肾实质损害,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体现。;辅助检验:;(1)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或白细胞成堆、白细胞管型有诊疗意义。但也可正常,尤其对于新生儿。 (2)尿涂片找细菌:取一滴混匀新鲜尿置玻片上烘干,革兰氏染色,每油镜视野≥1个,有诊疗意义。 (3)尿细菌培养 :(清洁中段尿) 菌落计数105/ml可确诊, 菌落计数在104--105/ml ,男性有诊疗意义,女性为可疑。 菌落计数104/ml或多种杂菌生长时,则尿液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4)影像学检验:反复感染或迁延不愈者应进行,以观察有无泌尿系畸形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常有:B超检验、静脉肾盂造影加断层摄片、排泄性膀胱造影、肾核素造影、CT扫描等。;影像学检验十分主要: 目的:①辅助尿路感染定位; ②检验泌尿系统有无先天性或取得性畸形; ③了解慢性肾损害或瘢痕进展情况。 常用的:泌尿系B超、排泄性膀胱尿??造影 (MCU)、静态核素肾扫描(DMSA)等。;尿路感染(UTI)诊疗明确后必需进一步了解有无潜在的尿路发育异常、评价肾脏功能、预防和治疗UTI复发,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即为最常见的尿路畸形原因之一。 据文件报道,在小朋友泌尿道感染中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率达30% ~50% 。;症状性菌尿: 有尿道感染症状。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无症状性菌尿: 临床无任何症状,并符合下列指标之一者: 连续两次清洁中段尿培养,两次菌落数105/ml,且为同一菌株; 一次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其他(补充);治疗要点:; 抗菌治疗: ;抗菌治疗:;上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④在抗生素治疗48h后需评估治疗效果,涉及临床症状、尿检指标等。若48h后未能达成预期效果,需要重新留取尿液进行尿培养细菌学检验。 ⑤假如影像学有关检验还未完毕,在足量抗生素治疗疗程结束后仍需继续予以小剂量(1/3~1/4治疗量)的抗生素口服治疗,直到影像学检验显示无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等尿路畸形。;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的治疗: ①口服抗生素治疗7~14天(原则疗程); ②口服抗生素2~4天(短疗程); 原则疗程和短疗程在临床症状连续时间、菌尿连续时间、UTI复发、药物依从性和耐药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本指南推荐短疗程。 ③在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需评估治疗效果,涉及临床症状、尿检指标等。若48h后未能达成预期的治疗效果,需重新留取尿液进行尿培养细菌学检验。;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诊治;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诊治;定义:;概述;完整的泌尿系感染的诊疗;完整的泌尿系感染的诊疗;致病原: 多数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占首次感染的80%。 其次为克雷伯杆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于全身败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小儿泌尿系统畸形多见,如后尿道瓣膜、肾盂-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多种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 肾囊肿等,常造成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 膀胱输尿管返流与泌尿道感染发生和发展关系亲密,膀胱输尿管返流可为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原因所致。婴儿的发病数较高,随年龄增长而渐缓解。 排尿功能障碍如神经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和非神经性膀胱也易致泌尿道感染 。;其他:如泌尿道器械检验、留置导尿管、不及时更换尿布、蛲虫症、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分泌型Ig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