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尿崩症完整版.pptVIP

医学课件:尿崩症完整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ntidiuretic hormone(ADH) released by neurohypophysis Adenohypophsis (anterior pituitary) ACTH FSH,LH Prolactin GH TSH Neurohypophysis (posterior pituitary): antidiuretic ormone(ADH) oxytocin ADH also known as arginine vasopressin(AVP) in human and other mammals 渗透压感受器 口渴 视上核 室旁核 渗透压 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AVP)、 室旁核(OXT) 属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元轴突末梢止于垂体后叶 AVP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 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Urine concentration mediated by the actions of ADH Urine Osmolality: Without ADHMin: Urine [Osm] =50 mOsm With ADHMax : Urine [Osm] =1200 mOsm Regulatoion of ADH release mainly by ECFosm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加压素以及尿渗透压、尿容量的生理关系 血浆渗透压 口渴 渗透压阈值 尿渗透压 1)渗透压调节: 下丘脑视上核细胞及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 血浆渗透压正常:280~310mOsm/(kg·H2O), 血渗压在280~284mOsm/kg·H2O时,AVP分泌 2)血容量及血压调节: 左、右心房及腔静脉、肺静脉有血容量感受器 颈动脉和主动脉处有压力感受器 3) 口渴 血渗压:280~310mOsm/kg·H2O(平均300) 24h尿渗压:40~1400mOsm/kg·H2O 正常人的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为(3-4.5):1 尿渗量在300mosm/kg·h20时称为等渗尿,高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经被浓缩,此时可称为高渗尿;低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被稀释,此时的尿液称为低渗尿。 禁饮后达600~1000mOsm/kg·H2O(平均800) 24h尿量 1000~2000ml 昼尿:夜尿 = 3~4:1 12h夜尿≤750ml SG:1.020以上或SG最高-最低≥0.009 血浆AVP: 2.3~7.4pmol/L 禁水后明显上升 正常人血、尿渗透压及尿量的变化 概述 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缺乏或减少(中枢性尿崩症),或者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肾性尿崩症),引起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患者多尿(大于30毫升/千克/24小时) 、烦渴、多饮和低比重尿、低渗尿(小于250mosmol/kg)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男女之比为2:1。 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获得性尿崩症(Aquired DI) 1.肿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鞍上生长 , 脑膜瘤,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50%。 2.肉芽肿性疾病(组织细胞病、结节病,结核病等) 3.炎症(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SLE,硬皮病) 4.血管性(颈内动脉瘤)。 5.头部创伤(外伤、手术):永久、暂时、 三相。10% 6.脑部感染(脑膜炎、结核、梅毒)。 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特发性尿崩症(idiopathic DI). 30% (25-50%). 遗传性尿崩症(genetic DI)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VP-神经垂体素Ⅱ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VP-神经垂体素Ⅱ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Wolfram syndrome)DIDMOAD. *X连锁隐性遗传 *染色体7q缺失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绝大多数患者烦渴、多饮。 多尿,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 尿量大于30-50ml/kg/d,可达5000~10000ml或更多。尿比重低于1.005(1.010),尿渗透压50~200 mmol/L(小于250-300mmol/L)。 获得性尿崩症可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 诊断程序:自由饮水下记录尿量;除外低钾、高钙、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脏功能衰竭多尿期。 如果晨血渗透压超过296mosmol/kg或血Na超过144m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