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部边疆的设置与分布.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北部边疆的设置与分布 换句话说,清朝的北部边境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内蒙古和新疆的两个自治区以及蒙古-苏联的一部分。这是与清朝统治紧密相关的要害地带。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地区极其辽阔广大,几占清朝全部版图之半,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地处京师肩背的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满族统治的特殊性紧密相关。东北三省是满族的故乡,是他们的“祖宗发祥之地”;大漠南北直至漠西,是满族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的蒙古族纵横驰骋之区,这是满族统治者的大后方、根据地。再者,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正值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中国,清前期的主要入侵者,是在东北流窜至黑龙江流域,在西北不时煽动准噶尔部反清的沙俄,北部边疆于是首当其冲,成为反抗沙俄入侵的前线。这个既是后方,又是前线的地带,在清代便具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乾隆朝以前,清朝统治者对沙俄等殖民势力曾进行了有力的抗拒,并且比历代汉族王朝都更为成功地实现了对北部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管辖,这与清朝在这一地区采取的特殊统治方法是分不开的,这一特殊方法,就是设立了一套清代独具的八旗驻防体系。八旗驻防制度,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于伊犁设立将军而堪称完备,形成遍布全国近百个城镇和军事要塞的控制网络,是为满族统治者统治全国的最可靠的基础和支柱。以往研究八旗制度者,对驻扎于内省尤其是南方诸省的八旗驻防,给予的注意较多,而对于北部边疆驻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试将北部八旗各驻防地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考察它的建立过程、所起作用及其在全国八旗驻防体系中的地位。一 八旗驻防的建置,虽有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灵活性,但体制大体划一,作用基本相同。唯东北三省、内外蒙古和伊犁,与其它各省有较大不同。内省驻防,最高长官为将军,下设副都统,与地方大员总督、巡抚等分管旗、民,互相不得干预.而边疆地区不设督、抚等地方官,驻防将军遂成为一省最高长官,职权比一般直省将军为重。此为区别之一.内省八旗驻防兵丁,均系自京师派往,主要依靠清廷所发钱粮为生,间有少量旗地。而边疆各驻防兵丁,则大多是将当地各族人民编旗纳入佐领而成,他们既未离开故土,也并未脱离生产劳动,始终保持着亦兵亦农(或亦兵亦牧)的传统。这不仅使清廷节省了大量养兵的军费,也使这些兵丁比内省已转化为职业当兵的八旗子弟更为耐劳和纯朴。有清一代,他们始终是八旗中较为精锐的力量。此为区别之二。内省驻防,主要为镇压当地人民,主要是,兼有监视、控制当地绿营兵的任务,而边疆各驻防的主要任务为清廷镇压汉地人民的反抗提供兵源,以及抵御外国特别是沙俄的侵略势力,这使清朝统治边疆各民族的诸项措施具有了一层反抗外国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意义,此为区别之三。 北部边疆各处驻防虽有这些共同之处,但各个地区在建置、作用和性质上也各有其侧重,下面则将其分为东北三省、内外蒙古和伊犁三类,叙述八旗驻防的设立经过。 满族统治者的认识 山海关外的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东与朝鲜接壤,北部黑龙江流域自17世纪中叶开始遭受沙俄的蹂躏.东北三省是满族统治者视为“根本”的后方,后方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清朝整个统治的巩固,然满族统治者对此,却是在入关十余年后才开始认识到并引起关注的。 1. 清入盛京—盛京驻防 顺治元年(1644年)10月清朝迁都北京,留内大臣何洛会驻守盛京(今沈阳),任总管,此系后来盛京将军的前身。其制:总管下设左、右翼,各以1名梅勒章京统领。并设驻防盛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800名,另于兴京(今辽宁新宾)设驻防八旗满洲兵50名[1,8,12,14,19,27,31,36].其主要任务,是向关内输送兵源:“(多尔衮)谕镇守盛京兵部臣何洛会曰:‘……著盛京每旗所派之2名章京、每牛录所派之2名披甲领马前来。其妻子家眷毋带,仅披甲前来即可,若有跟役,可随带前来。每旗各留3名章京,每牛录各留3名披甲于盛京”[2,9,13,15,20,28,32,37].这种作用直到康熙朝仍十分明显。当时清廷从宁古塔处大力招收“新满洲”集结于盛京,以补充因大批兵丁被调往京师而十分空虚的盛京驻防.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变,因京旅南调过多,移盛京兵1000名至京师,乌喇兵700名赴盛京,翌年又将乌喇兵亦调至京.然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奉谕旨将新满洲副都统衔布克头、扎努喀31佐领管下人丁,连眷属共1万余口,俱著改住盛京,各随各牛录管理当差在案”[3,10,16,21,29,33,38]。康熙十八年(1679年)盛京新增纳新满洲兵丁1450名,当即是这批人中的披甲.盛京其实成了一个兵源的转引站. 盛京以外,清廷在顺治朝亦于熊岳、锦州、宁远、凤凰城等15处设城守官或满、汉章京,率兵驻防.这些驻防点均系入关前所固有,可看成为清入关后辽宁地区最初的行政区。其中“凤凰城居高丽之冲,牛庄城为海道之门”[4,11,17,22,30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