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ppt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帝鉴图说·科举》选必I: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解读:官员的选拨与管理1.重点概念【官员选拔】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官员管理和考核】上计制、磨勘、考满和考察、京察和大计……【监察制度】御史制度、刺史制度……【文官制度】含义、演变过程、特点…… 单元解读: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学习目标与知识结构【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和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本课导入1.本课的时间和内容尺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先秦时期:世官制1.含义: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2.特点:高官世代相袭,官位与血缘结合。3.评价:(1)世官制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分封制的国家治理方式相适应,维系了贵族统治。(2)重血缘、轻才能注意: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卿世禄制是爵位和禄田的世袭制度,父死子继,世代相袭。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二)春秋战国时期:举荐制和军功制1.背景:(1)生产力发展,地主阶级崛起。(2)尚贤思想得到广泛认同,战争的需要。2.含义:指自下而上向国君推荐人才的制度,分为自荐和他荐;指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官职和享受待遇的制度。3.评价:(1)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2)局限性:举荐具有散漫性、主观性;军功用人可能带来人事不相适。◎管鲍之交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三)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含义: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2.性质:选官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3.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四)汉朝:察举制(1)含义:依靠乡里舆论和考核的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拔方式。(2)类别和标准:①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和具体标准等,如孝廉等。②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3)流程: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4)评价:①积极:促进阶层流通,扩大统治基础,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②局限: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补充:征辟制度(自上而下)、赀选(凭借财产为官)等。◎杨震 即学即练(2021·全国甲卷高考·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解析】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为了防止长官以权谋私或者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威胁统治,就需要有效的监察制度才可以保证其有效运作,故选B项;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建立是在隋朝,而不是汉代,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而辟召这种选官制度既涉及到中央各部门也涉及地方各郡,二者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察举制度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辟召制度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但选拔方式不一样,察举制不能保证辟召制度实现有效运作,排除D项。B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内容:(1)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2)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3)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3.评价:(1)积极: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重家世,轻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鲍照◎左思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六)隋唐至清:科举制1.背景:①九品中正制无法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