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生活中的多样“效应”(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生活中的多样“效应”(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作文主题训练生活中的多样“效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各种“效应”。下面列举了几个“效应”: 戈培尔效应:来源于纳粹铁杆党徒戈培尔,他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权威暗示效应:一位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读了这几个“效应”,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揉面粉效应: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但揉的次数多了,就有了韧性,不易散开。人走上社会,就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刚开始可能会散架,若受得了揉搓,越揉反而越韧。 ②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的对象是10个瓶子,如果每次都砸倒9个,得 90分;如果每次都能砸倒10个,能得240分。只要每次优秀一点点,就可能赢得更多机会,实现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③破窗效应:如果一幢建筑的窗子破损,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就可能有更多的窗子被打破。这是说,不良的环境容易滋生不良的行为,人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联研制生产了一款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使用的零部件比美国战斗机的零部件要落后得多。但是,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同期生产的战斗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从而使该机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这种因组合协调而使性能出众的现象被人们称为“米格-25效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过道效应”。在漆黑的过道里,感应灯是常闭的,人们都希望等灯亮了,看看什么情况再往前走。可现实却是,如果不往前走,没有达到相应的位置,灯永远不会亮。可能你现在身处无尽黑暗,但再走一步,也许头顶的灯就亮了。 人生中都会有需在黑暗中前行的日子,若熬得住,终有回甘时;若忍得住,必有抬头日。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为己为国拨云见日 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闻到臭味,自己信,自认臭味弥漫。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集市有虎,魏王疑,庞葱无复恩宠。人一旦选择放弃自己的判断,轻易相信别人所说,危机也就不再遥远。一人理智,二人理智,人人头脑清醒,谎言无处遁形。一个声音,两个声音,人人理智发声,世界月朗阳明。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人生行途,总会遇到乌云遮蔽,谣言悄无声息走入人群当中。 沐艳阳温暖,浴明月清辉,本是人生行途之幸。可君不见,大蒜盐水白酒双黄连可杀死新冠病毒的谣言,漫天飞舞;“特朗普为中国豁免一种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药物专利,令中国直接仿制”的谎言,甚嚣尘上。更有别有用者心恶意抹黑:让我国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说”中国确诊人数已高达几十万;官员都是N95, 医护人员全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权利与天使,天壤之别……谣言,尤其是披着权威外套的谣言,虽不会威胁生命,却时刻恐吓人心,让更多不明真相者加入扩散大军,连郴州一民警也参与了“确诊病人擅自脱离隔离且有反社会情绪”的转发。 “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人生行途,须有理智的头脑、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一云障目,不人云亦云。 谣言如酒,闻之芬芳,咽时凄苦。倘若因闻酒香而贪杯,未免沉迷,伤身误事。当唐玄宗迷醉于“野无遗贤”的谎言,他的帝王之途已现末路,盛唐气象亦将永为历史;当李存勖沉迷在伶人营造的假象,十五年夺取的天下,只消三年气数已尽。而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