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2》中国古代哲学要点.pptx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国学讲座;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第二编 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代哲学与人生智慧;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岀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等,形成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学派。 在3000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产生着影响。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早期儒家、早期道家、中国佛学、 宋明理学。这四大传统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智慧。 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第一节、早期儒家;《礼记》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说,一旦人能充分地护持住自己的道德理性,人就能全面发挥其本性,并且尊重每一个人及每一物体的生存,使之“各遂其性”;这样就能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鼎足而三,理性地并进而辅相天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生活意义,由此确立。 早期儒家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天、地、人”三才的思想,都是讲创造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人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完成自己的生命理想;并以平等精神体察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最终通过“正德、利用、厚生”,“立德、立功、立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仁者,人也”。其实,“仁”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仁者爱人”,它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自尊,又尊人。 “仁”又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 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这就是孟 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 民而爱物”。仁者把自己和天地万物看成一体。儒家主张通过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之境。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几千位宗教领袖或代表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文明社会矛盾与冲突相当普遍的当今世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诚恕之道,彼此尊重、沟通、理解、对话,是调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等关系的良方,也是克服人与自然对立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思路。 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的精神。儒家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成就道德人格。只要挺立了道德人格,以良知作主宰,就能超越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以超越的精神,做好日常的事业。;第二节、早期道家;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一步一步肯定;而把握和体悟道,则要用减法,一步一步否定。道家认为真正的哲学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一层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著、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 其实道家与儒家殊途同归最终都强调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儒家努力尽社会人伦义务和社会责任,积极入世、遵守社会规范的主张不同,道家通过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识、名教,否定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以化解人生之忧。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脱解放,不是指放纵形骸的情欲。所以庄子要求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遥无待之游,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学讨论了人的生存处境。此身有限,吾生有涯。以有形有限之生投入宇宙大化,面对无限的时空、知识、意义、价值。人世不同欲望之追逐竞争中,人心承受了巨大压力和痛苦,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如何化解这些痛苦、困惑? 庄子的人生哲学提示人们,由现实到理想,由有限到无限,致广大,尽精微,遍历层层生命境界求精神之超脱解放。庄学将人提升为太空人,超越有待,不为俗累,宛若大鹏神鸟,遗世独立,飘然远行,背云 气,负苍穹,翱翔太虚。 《庄子·逍遥游》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庄子·齐物论》强调蕲于平等,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反对唯我独尊,主张宽容。承认自己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 严必须以承认别人为先导。这是一种平等的价值观,每一个生命可以从紧张、偏执中超脱出来,去寻求自我超拔的途径。;第三节、

文档评论(0)

195****6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