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潭印月景观格局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州三潭印月景观格局浅析 三滩印月是杭州西湖风景区之一。位于西湖西南水域,靠近苏堤看山桥和锁兰桥,包括小瀛洲岛及其南部的三座石雕。小瀛洲是湖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岛, 与阮公墩、湖心亭并称西湖“蓬莱三岛”1。今岛平面呈“田”字形, 面积约7hm2, 其中60%为水面。岛外3座造型优美的瓶形石塔是三潭印月的景观核心。西湖因有三潭印月, 形成了“湖中有岛, 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 历来为人称道。 当前对于三潭印月的历史研究已有一定成果, 然而在研究中较少对历代图像资料进行专题性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利用方志、版画、山水画、照片等历史资料, 试图梳理出一个较为连贯的三潭印月景观格局变迁历程, 分析演变中景物的联系, 并对各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1. 景观初步形成时期吴越国时期至宋朝 1.1 水心保宁寺及其旅游地理位置 吴越国时期, 都城杭州佛教盛行, 寺院密布。西湖中筑有陆岛, 岛上建“湖心寺” (又称“水心寺”) , 由僧人绍岩主持建造, 始于后晋天福年间 (936—944年)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年) 赐额“水心保宁寺”。寺中先后建有“陆莲庵”“好生亭”“思白堂”等建筑, 可见至北宋中期水心保宁寺已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西湖于真宗天禧年间曾一度成为官方认可的放生池。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1049— 1100) 在《送僧归保宁寺》诗中写道:“西湖环岸皆招提, 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 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 时有海月相因依。”首句“招提”意为寺院, 极言西湖周遭佛刹之多, 而居于湖中的水心保宁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据清·雍正《西湖志》记载, 水心保宁寺位于“南屏山前湖中, 今曰放生池”。清代小瀛洲称“放生池”, 因此水心保宁寺故址大致在今小瀛洲的位置。 1.2 保宁寺与三塔 元祐五年 (1090年) 知州苏轼疏浚西湖, 不仅修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 而且为防再度淤塞, 于湖中立3座石塔, 规定三塔标记范围内不准种菱植藕, 此湖中有三塔之始。疏浚后的西湖碧波荡漾、风景秀丽, 湖中三塔亭亭而立, 渐成一景。清《湖山便览》卷三“水心保宁寺”称:“元祐中, 苏公立石塔三所, 与寺相望, 因或呼三塔寺。”可见元祐年间水心保宁寺仍在, 并与三塔关系密切。 后人关于三塔有许多传说, 一说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测, 故建浮屠以镇之;或谓三塔为古人镇湖妖之遗物。凡此种种, 虽不可信, 却无形中将“三塔”与“三潭”扣合在一起, 并影响了此后的命名。南宋时杭州为国都所在, 一时文人、画家云集, 他们围绕西湖展开了大量的艺术创作, 并由此形成一组 “西湖十景”题名, 其中就有以三塔为主题的“三潭印月”1。据南宋《咸淳临安志》载, 保宁寺于“绍兴间, 地入聚景园”。清《湖山便览》亦称其地“绍兴中辟聚景园, 寺废”。聚景园是南宋皇家御园, 主园位于清波门外, 即今柳浪闻莺附近。水心保宁寺被辟为其水上部分, 故寺废, 但三塔仍在。南宋政府对西湖进行了多次疏浚和大量园林建设, 三潭印印月月等等景景点点得得到到很很好好的的维维护护。 。 2 衰退时期元朝至明朝 2.1 因大规模疏浚而立毁之地的三塔基 元代至明初, 统治者对西湖采取“废而不治”的态度, 西湖淤积成患。明天顺年间 (1457—1464年) 僧人毒峰重建水心保宁寺于故址, 此时南宋聚景园已废多时。 孝宗弘治年间 (1487—1505年) , 水心保宁寺及三塔惨遭毁坏。明《西湖游览志》“湖心亭”载:“弘治间, 佥事阴子淑者秉宪甚厉。时湖心寺僧倚怙镇守中官, 不容官长以酒肴入。阴公大怒, 廉其奸事, 立毁之, 并去其塔。” 清《西湖志》亦云:“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 寺外三塔鼎峙。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因此, 三潭印月一度告别了人们的视线。 三塔被毁后, 仍可见三塔基, 明·许浩 (约弘治年间在世) 《两湖麈谈录》云:“三塔基, 余童时犹见之。正德时, 杨公开湖, 始尽掘去。”“杨公”即正德三年 (1508年) 疏浚西湖的知州杨孟瑛。经历此次大规模疏浚后, 湖中已无任何人工岛屿或构筑物, 三塔基中“惟北塔一基略存”。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 《西湖游览志》之“今朝西湖图”可为之佐证, 宽广的湖面上空无一物 (图1) 。 2.2 湖心亭的改造 此后, 北塔基最先得到开发。嘉靖三十一年 (1552年) 知府孙孟在北塔遗址上建“振鹭亭”, 在同期文献中更习惯称此亭为湖心亭。而关于亭的位置, 据明·季婴《西湖手镜》记载, 湖心亭“鹄立湖心, 与压堤桥 (注:苏堤南数第四桥) 相对”, 则可推知宋时北塔大概位置。又据张岱《西湖梦寻》记载, 该亭有“露台亩许, 周以石栏, 湖山胜概, 一览无遗”, 可惜“数年寻圮”。万历四年 (1576年) 按察司佥事徐廷裸、知县姜召等人于此重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