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场剧外壳下的现实主义内核——以电视剧《安家》为例.doc

试析职场剧外壳下的现实主义内核——以电视剧《安家》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职场剧外壳下的现实主义内核——以电视剧《安家》为例 2020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八届中国电视产业推介会上,《安家》《外交风云》《绝境铸剑》等热播剧主创到场分享影视内容精品创作方法论。电视剧《安家》将镜头对准上海“安家天下”静宜门店的一群售楼中介,透过房产中介这个职场窗口,展现社会百态和人情人性,是一部职场剧包装下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不仅创电视端收视新高,而且网络端也好评如潮:腾讯视频单平台点击量达60.8亿;抖音#电视剧安家#播放量达到32.2亿次;播出期间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可见该剧的人气与话题度。 一、单元剧模式下的职场窗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良传统。十年前,编剧六六的作品《蜗居》讲述了一对普通姐妹在上海的生活与无奈,反映了房价飙升的社会现实,引起极大共鸣。2017年,耀客传媒买下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找到六六,希望她写一个中国版房产中介的故事。于是六六和她的团队采访了上千个买房子的人,最后将《安家》做成了单元剧。社会话题+职场交易+单元剧模式构成了《安家》故事构建的三大元素,其中,职场设置了两条线,一条明线是情节线,讲述每套房交易进程中的故事;一条暗线是情感线,讲述人物在每一单交易中情绪的变化。 影视作品是通过矛盾冲突来推进剧情的,作为一部展示房产中介的职场剧,不可能仅把程式化的多次带看、讨价还价、成交签约等流程波澜不惊地拍摄出来,而是要注入故事情节和个性角色,在保证戏剧性的同时兼顾真实性。笔者对《安家》1—20集里九套房交易的故事构建做了逐一分析(如表1),每一个都有情节冲突,每一个都直戳社会热点话题,引发思考。职场明线情节设置上,九套房户型各异,价格不等,既有价格高昂的老洋房、豪宅、别墅、商铺,也有破旧的老公房和次新房,还有奇葩的跑道房和凶宅,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买家和卖家背景、职业、需求各异,既有实力雄厚的富豪、老板、阔太太、老洋房炒家,也有宫蓓蓓夫妇、老严夫妇这样的“新上海人”。每一个客户都连接着一个家,剧名确定为《安家》,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对“房”到“家”的眷念。中介职场的展示也不仅是格子间的插科打诨、笔挺的正装和统一的工牌,小红帽中介的抓钱舞、房似锦利索收拾屋子站在最高处拍照、房似锦给客人蹲下来套鞋套、王子健穿着定制西服奋力刷马桶、定期给客户的小红包、985不分昼夜回复客户微信、物业向中介收取带看费、楼山关自费准备依云矿泉水等细节,都如实还原了中介职场原貌。尤其是徐文昌熟练掌握老洋房交易涉及的法律、政策和文化上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促成各方面情况极为复杂的“向家老宅”交易,体现出房产中介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因此观众认可《安家》“现实感强、人情味浓”,虽然是改编剧,但没有水土不服。 表1 《安家》的故事构建 职场暗线设置是一条情感线,展示“安家七子”职场感情变化的过程。《安家》故事背景地是魔都上海,是改革转型的前沿阵地,是传统和现代交融的文化重镇,所以围绕九套房交易衍生了房产证是否要加儿媳名字、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和执念、富豪给“小三”买房原配维权、中介是否要介入客户生活等热点话题,虽然超出了房产中介行业范畴,但剧中角色“中国式”交锋和每一单大团圆式结局,既能为“安家七子”感情变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又能契合当下观众的情感诉求和审美取向。反观一些职场剧创作者,一味拓宽创作题材,但是情节设计与真实的职场有隔阂,人物塑造没有艺术概括力,浅尝辄止,作品陷入夹生尴尬。而《精英律师》《完美关系》等职场剧,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讨论,但总给人感觉“时尚”“偶像”有余,而职场中严谨规范、团队协作或波谲云诡、杀伐决断的真实触感不足。 二、典型人物承载的成长空间 人物塑造是一部电视剧的灵魂所在,关照社会现实题材的作品人物必须要立得住,否则无法引起受众共鸣。笔者查阅了《安家》播出期间热搜话题和豆瓣短评,与人物有关的评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对人物职场操作真实性的质疑,如房似锦先装修房子再出售,连续多次给客户打电话等情节;对日、中两版女主的比较分析,部分日版死忠粉质疑改编和演技,未看过日版的观众认可孙俪的演绎;对男女主人公原生家庭设置的诟病,女主重男轻女、吸血鬼、“扶弟魔”式母亲,男主丧母、父亲出轨等“童年阴影”泛滥化人设造成审美疲劳;对群像人物和黄金配角的肯定。笔者发现豆瓣上差评居多,且大部分集中批评1—2集剧情,没有全面分析后续剧情中人物的变化,过于武断。相对于原版《卖房子的女人》有些猎奇和夸张地去展示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安家》则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 职场剧人物创作的目标是有灵魂的上班族,创作者要“从生动多样的采访对象中升华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规则”①,选取典型人物作为创作素材。女主人公房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