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重症疟疾的救治.ppt

教材-重症疟疾的救治.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血糖的治疗 明确低血糖诊断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50毫升静脉推注(1.0毫升/儿童的身体重量公斤)。连续给予5%或10%葡萄糖静脉滴注 连续监测血糖水平,以调节葡萄糖输入速度。 代谢性酸中毒 典型的表现为消灭深大呼吸 多见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低血糖、高原虫血症患者。 主要由于乳酸酸中毒引起。 治疗主要为去除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订正低血糖,?低血压。严重时可给与补充碳酸氢钠?? 重症疟疾的救治 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办 重症疟疾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重症疟疾的评估、监控 抗疟药物的应用 重症疟疾并发症的防治 疟疾 疟疾是人类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亿人患病。超过100万人死于疟疾,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和孕妇,其中大部分在非洲。 重症疟疾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缘由,尤其是脑型疟疾,它的发病率是0.5-1%,但其死亡率高达到20-50% 。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增多,我国输入性疟疾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成为我国重症疟疾的主要缘由。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有昏迷、严重贫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自发出血、反复抽搐、重度酸中毒和肉眼血红蛋白尿等症中的一项或多项,且血中查到疟原虫,排解其他疾病缘由,可诊断重症疟疾。 临床表现: 严重衰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反复抽搐,循环衰竭 ,肺水肿,特别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测试:重度贫血,低血糖,酸中毒,肾功能损伤,高乳酸症,高原虫血症。 重症疟疾 脑型疟 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在致病过程中导致病人昏迷而称之为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 。引起脑型疟疾缘由主要为恶性疟原虫。偶尔它可能是由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感染引起,但通常临床过程较轻,预后较好。但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脑型疟疾,临床过程较重,预后较差。 脑性疟疾引起的昏迷的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一般采纳世界卫生组织推举的格拉斯哥 ( Glasgow come scale < 11, blantyre coma scale <3 )。 恶性疟原虫感染导致患者抽搐后昏迷> 30分钟者,可认为是脑型疟疾 脑型疟的发病机制 机械性堵塞假说 炎症假说 细胞因子假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假说 沉积假说, 渗透性假说,等等 脑型疟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普遍认为,被感染的红细胞当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和裂殖体阶段时,与器官(包括大脑)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结合,导致粘附滞留(sequestration),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机能紊乱是脑型疟疾和其它重症疟疾的病理基础。 也有学者认为,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分解物的大量产生可能是重症疟疾的病理基础 恶性疟病人脑标本切片 凶险发作可致脑组织充血、水肿;大脑白质内散在出血点、充血;软脑膜显著充血水肿,重者沟回变浅。显微镜下毛细血管充血,内含大量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及不含虫而聚集的红细胞。还可见环形出血灶、Durcl肉芽肿、局灶性脱鞘和退行性病变。 国内外重症疟疾导致死亡的差异 死亡缘由的差异 非洲 高热抽搐 严重贫血 严重脱水 国内 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时间的差异 多在发病后前3天内 多在发病后1周以后 死亡人群的差异 非洲 小于5岁幼儿、孕妇 国内 青壮年 重症疟疾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重症疟疾患者的病情评估、管理 抗疟药物的应用 重症疟疾并发症的防治 重症疟疾患者的病情评估 尽快涂血片或使用快速诊断盒明确恶性疟原虫感染 准时作出昏迷评分,明确昏迷程度 准时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全面的体检,完善相关的帮助检查,正确评估病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lasgow Coma Scale ,GCS) 意识障碍的神经系统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了解意识障碍病人的神经机能状态是推断有无器质性损害和其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传统上把意识状态分为五级——糊涂、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这种分类简洁、容易掌握,但有时不能精准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或失之笼统,如朦胧状态与嗜睡和浅昏迷之间的界限就很难严格区分。虽然评价意识的方法很多,但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由Teasdale和Jemmett于1974年制订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见下表 ) GCS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综合评价意识,方法简洁易行,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较好,比较有用。应用时将检查眼睛、言语和运动三方面的反应结果分值相加,总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分值越低说明意识障碍越重,意识障碍处于13~15分者定为轻度,9~12分为中度,3~8分为重度,总分小于8分常表现为昏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