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桩基设计要点.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建筑结构桩基础分类 桩基础按照分类基准不同,划分类别存在较大差异,应明确其类别划分标准,熟知各类桩基础优劣,为后续设计提供保证。 (1)承台位置高低划分,其主要包含高、低承台桩基础,前者多用于桥梁、码头等工程中,后者适用于房屋建筑中。 (2)承载性质不同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结构实际载荷依托桩端坚硬土层中,对桩身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摩擦桩主要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中一定深度,受桩侧土实际摩擦作用下,完成上部载荷分散至周围土体中,桩端土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桩与土存在相对位移,具有摩擦桩作用。 (3)桩身材料不同划分,主要包含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钢筋混凝土桩可进行预制或现浇,应按照实际设计要求,桩长度和截面实际尺寸进行任意选择;钢桩自身承载力较大,运输、沉桩等操作十分便捷,但耗损钢材量较大,经济性不佳,仅在少量重点工程中应用;木桩使用频次较低,仅用于部分加固或临时工程中。 (4)制作工艺划分,包含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前者主要是在工厂或现场完成预制,利用锤子进行击打、振动沉入等方式,促使其最终沉入地下;后者又称为现浇桩,可直接在设计桩地基完成成孔,在孔内放置相应的钢筋笼,最终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其与预制桩相较,可节省钢材使用量,持力层起伏平整性不佳时,长度可按照现场实际状况设计。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桩基设计要点 2.1? ?桩选型和间距选择设计 桩型选取作为桩基设计核心内容之一,实际选取桩型过程中,应综合性考量建筑物特征、地形、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及各类桩施工工艺特征及难度,制桩材料供应条件,整体造价及施工周期等系统性分析,并做好技术、经济方案选择,最终筛选经济合理、适宜的桩型及成桩工艺。桩基选型过程中,其选定基准不同,最终选型不尽相同。 (1)依照地质条件确定桩型 针对硬土层、岩层埋设深度较浅地质状况,建议优先选取灌注桩;淤泥地质条件不建议选取灌注桩,防止后续出现缩颈等质量缺陷,为保证桩身质量和成型可靠性,建议选取预制桩;冲孔灌注桩针对粘土、粉土、砂土等地质中适用性较佳。 (2)以载荷类型确定桩型 载荷特征主要是指载荷动静态、固定载荷实际大小、竖向载荷偏心距等特征。上述因素均对桩水平、竖向承载力造成影响,应根据载荷实际大小,选取科学的单桩承载力。若承载过大会加大桩长、桩径,不利于项目造价经济性,单桩承载力过校,增加桩实际数量,难以发挥地基自身价值。 (3)按照施工条件确定桩型 1)针对静压预制桩而言,其施工周期短,不会产生噪声污染,适用于市区内施工。单其针对粉砂层埋藏厚度较大,其桩端难以获取良好的持力层,整体经济性不佳。 2)打入式预制桩,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即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前者自身强度较大,施工速度快,但钢筋使用量耗损较大,成本较高;后者穿透力较强,承载力较高,经济性优良。 3)灌注桩施工机械简单,施工无振动、无噪声,在实际项目中使用频繁。 4)桩间距作为桩基设计核心参数之一,桩间距确定与桩承载力发挥密切相关,决定桩基施工难易程度。选取桩间距之前,应明确桩基为摩擦桩或是端承桩,摩擦桩对桩侧土体造成严重影响,若设计间距过小,桩间土会随桩发生沉降,所以为增强桩基承载力,建议适当将桩间距增加;端承桩自身承载力源于桩端,对周围土体造成较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可选取较小的间距。桩间距确定过程中,应综合性考量成桩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软土挤土效应大的桩基,若其间距设计过小,后续施工桩对之前施工桩造成干扰,如倾斜、上移等,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相关要求,一般需超过3.5d。 2.2? ?桩长和桩径选择 (1)桩长选择 与桩端持力层选择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密切相关,桩端持力层作为影响桩基承载力核心因素,约束桩端阻力、侧阻力发挥,所以应选取硬度较大的持力层。同时,应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实际深度,进而发挥自身承载力,桩端进入持力层具有临界值,其达到特定深度之后,阻力符合规定,将该深度称为临界深度。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较小,导致桩端剪切破坏,桩端阻力减少。临界深度大小取决于土性质,不同土临界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砂与碎石类性为3~10?d,粉土、粘性土为2~6?d。明确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应考量持力层厚度和卧层状况,若其下方存在软弱卧层,应严格以等代实体基础计算其实际强度及形变。桩长选择与桩基础设计经济性密切相关,保证建筑结构可靠性基础因素。 (2)桩径选择 桩径选择取决于承载力大小、地质条件及桩长度等,针对摩擦型桩而言,桩径较小长度越长,最终承载力效率较高;端承桩桩径确定,应从经济方面予以考量。从设计、施工角度考量,土质状况存在差异性,桩径大小不尽相同,利用端部岩层时,建议选取直径较大桩。地质条件具有一定复杂性,应明确不良地质对成桩产生的不利影响,最终确定桩身直径。 2.3? ?单桩竖向承载力 桩基初期设计过程中,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