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 企业的管理制度.docxVIP

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 企业的管理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重建的思考:企业的管理制度 现行学校管理与新课改理念的冲突1.分数管理的盛行与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我市现行中小学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期末考、统考、中考、高中会考或高考中的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处理基本是做简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生率的计算,很少有学校对数据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虽然有很多学校像我校一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且对教师评价也参考了教育科研、奥赛辅导等方面,但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估都没有纳入其中,对教师奖金的计算基本是以分为主。分数管理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了教师劳动的过程性、群体性。新课改提倡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不以奖惩为评价目的,而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专业的成熟、知识的整合、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成分、最终使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为目标,显然分数管理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对教师评价主体单一性与新课改提倡的发展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在我市当前的学校管理中还过多地存在“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观念。突出地表现在对教师评价的单一主体即学校行政,没有体现现代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尤其关注被评价者(即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将教师的高尚情感、积极的态度充分调动起来,引导教师为人之师的正确价值取向,使之主动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并在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劳动中,成长为合格的当代教师。教学的价值主体是学生,学生及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家长和社会有代表性的机构或各界人士,也应当成为评价主体之一。 3.以章为本,管重于理,管而不理的现状和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之间的矛盾 一般而言,学校制度建设是管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不少学校在制定学校有关的规定,或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前后,要么刚性过强,要么制度不健全,有些根本不要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隐性怠工现象,大多数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升学任务,不愿意对教育的本质进行研究,不愿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重于管,理顺师生的思想,理顺师生的行为,理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做到管有所依,管有所源,管有所序,管有所效。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的课改提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两个概念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回味。我以为,“不同的学生”指的是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有蕴藏着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应是学校管理与教学要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或“毗邻发展带”,让所有学生在大多数领域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利用制度创设适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非智能的发展教育环境。教师还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本着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推一把”的思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 4.学校管理的封闭性与课改重视学科的整合、重视教育的互动性、网络化和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我校在国家级示范高中申办成功后,在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我认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主要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到高三才进行综合学科备课,忽视学科教学中的互动性、网络化以及社会化;二是德育管理以学校为中心,对学校以外的与学校教育生态形成有重要关系的人文、地理等因素所构成的旁系环境的培植与利用不够;三是活动课程的管理,除研究性学习以外,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师生的教学活动只是在学校进行,各种知识的应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改提倡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信息素养”“大语文教学观”“教学的外延要等于或大于生活的外延”等理念,显然要求学校不应当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孤岛,而是要有机地溶于社会,学校教育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形成互动性、网络化的现代教育体系。 确立适应新课改的学校管理理念 1.转变观念,从“服从”走向“服务” ①从管住学生到相信学生的转变。学校的任务不是为了“管住”学生,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而是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的发展。我们应该牢记一句话“学生永远是行的”。 ②从监督教师到促进教师的转变。学校要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倡导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决策者,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 ③从囿于校园到走向社会的转变。管理者必须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现在,课改要求管理者必须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通过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