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构建_陈波杨明鸿.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构建_陈波杨明鸿.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观察思考 总第677期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构建 □ 陈 波 杨明鸿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要富有亲和力,亲和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自 然流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大众所具有的亲近、吸引、感染和塑造的能力,能够使人民大 众敬而亲之、亲而信之、信而行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体系并使其走向世界,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直接现实、是民族血脉的重要维系、是国家形象的赋新再现。新时代面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亲和力话语构建的现实困境,增强话语理论性、提升话语艺术性、注重话语指向性、 赢得话语主动性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话语权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亲和力;亲和力话语 作者简介:陈 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明鸿,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9BKS207)的阶段 性成果。 DOI:10.19865/j.cnki.xxdj.2022.14.027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22)14-0090-04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软 1. 祛魅的权威性。由于世界长期处于西方绝 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对权威话语的控制下,受众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难以 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我国除了经济实力、 真正被考虑,文化的时代价值也难以得到真正彰 政治实力、外交军事实力等硬实力需要展示之外, 显。相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建立在 更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展现源远流 自由、公平且有序的基础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的大国文明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自身固有的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其亲和力话 族的根与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历史镜 语构建秉承着“以人为本”和“互动参与”的认知原 鉴。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则。这一文化与人民群众同向而行,其内容简明通 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 俗、新颖活泼、极具温度和关怀,让社会成员体悟中 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渗透力,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人文精神,为人民所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 认可和推崇。但这种“去权威化”不等同于“去政治 [1] 语权”,成为我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 化”,且不会一味迎合受众的某种需要而背离其根 要任务。 本要求;也不等同于“娱乐化”,不是以哗众取宠的 内容和手段争取社会群众,而是在坚定政治立场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概述 同时,彰显人文关怀,在传达政治理念的同时,贴近 “亲和力”的本质是认同,是人与人之间心理 生活、贴近人民。 相容的原动力。而话语是否具有亲和力,直接关系 2. 高度的社会性。话语反映着社会生活,社 到科学传播的预期目标和社会效果能否达成。亲 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亲和力话语的生命之所在。 和力彰显了话语工作者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开 亲和力话语构建旨在使社会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 拓创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和力话语构建则体 文化产生尊重、共情和认可,在语言亲和力中找到 现了其精神特质和价值潜势。 精神归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话语源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韬武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大学教师,教授职称、法学博士,从事教学10多年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