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研究.doc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研究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江宁区铜井小学 严付桃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村父母进城外出打工,留下他们的子女由家里老人照顾,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社会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的需要—— 根据2007年我校寄宿生15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48名,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还是单亲家庭等。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引导, 从而成绩不理想产生的自卑。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从而造成人际交往的自卑心理;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从而形成个体性格的自卑。当前的社会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 —— 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等。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将子女留在家里跟随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生活,在家乡接受教育,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为“留守孩子”。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 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 凡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 和短处,而是不能正视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个案分析及教育策略”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学习、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留守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现象及原因的调查、分析、研究教育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健康地成长。 因此本课题界定为:通过教育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产生的调查及分析,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整合,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的自卑心理,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从而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样,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从而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他们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2、理论依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现代德育体系,提高德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的基础工程。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之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三是倡导儿童游戏,重视情绪疏导;四是构筑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 (3)勒温的心理生活空间理论 勒温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个环 境不是什么别的客观环境,而是对个体发生影响的环境。于是他提出人的“生活空间”或“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儿童心理活动的动力结构,把

文档评论(0)

Seir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