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肝胆病证.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加减: (1)胁痛甚,加青皮、元胡→理气止痛; (2)气郁化火:证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减辛温之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芩、夏枯草。 (3)证见肠鸣,腹泻、腹胀者可酌加茯苓、白术; (4)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减川芎加枸杞、菊花、首乌、丹皮、栀子; (5)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 (6)气滞兼血瘀,加丹皮、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 * 2、瘀血阻络证 临床特征:以胁肋刺痛为主,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痛甚。 兼有瘀血症状(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点、 瘀斑、脉沉涩。 证机概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 治 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旋复花汤(5版)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七版) 常用药物:新绛(茜草代替)——活血通络 旋复花——理气止痛 * 加减: (1)瘀血重者,可用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若胁下有徴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地鳖虫以增加破瘀散结消坚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 3、肝胆湿热证:多见于急性肝炎、胆囊炎 临床特征:胁痛以剧痛为主,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兼见湿热证(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或兼有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治 法:清热利湿,理气和络 代表方:茵陈蒿汤+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山栀、黄芩——清利肝胆湿热; 柴胡、白芍、枳壳、木香——疏肝理气止痛; 此型属肝胆实邪壅滞。治疗宜疏宜通。通导腑气、清热化湿,疏通气血。 辨证论治 * 加减: (1)湿重于热:脘闷胀满,苔白腻,茵陈胃苓散——苦温燥湿,淡渗利湿。 (2)热重于湿:连翘、蒲公英——清热利胆; (3)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4)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川楝子,或酌配硝石矾石散; * 4、? 肝阴不足证:多见于慢性肝炎、胆囊炎 临床特征:隐痛为主,悠悠不休,遇劳或饥饿时加重,疼痛喜按。兼见阴虚内热之证(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和络 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物: 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补肝肾,养阴柔肝; 当归、白芍、炙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 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使肝阴得养,肝气条达。不要受“肝无补法”影响 * 加减: (1)阴虚夹气滞:绿萼梅、佛手、白蒺藜——理气不伤阴 (2)阴亏虚火上炎:石斛、黄芩、山栀——养阴清火 (3)心烦失眠: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 (4)兼气虚: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 * 胁痛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主证 兼证 舌脉 治法 方药 肝气郁结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 舌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加减 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胁肋下或见有癥块。 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祛瘀通络 旋复花汤 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肝胆湿热 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 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大柴胡汤 肝络失养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 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养阴柔肝 一贯煎加减 * 五、预防调护 1、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以防湿热。 * 小结 概念: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病因:情志、饮食、外感、体虚及跌仆外伤 病机:肝络失和 病性:实证: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 不通则痛 虚证 ——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 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辨证重点:气血虚实。 治疗: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 虚证:滋阴养血柔肝。 ? * 典型病案: 张某,男,45岁。诉病已一载,两胁隐痛,右侧为甚,易疲倦,遇劳而加重,渐至口干咽燥,眩晕不寐,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要求:辨证、病机分析、治法、方药) * 辨证:肝阴不足,肝络失养型胁痛 病机分析:患者胁痛一载,肝郁化热,耗伤肝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