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新高考卷第12题--内容概述题简析.docx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新高考卷第12题--内容概述题简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新高考卷第12题--内容概述题简析 内容概述题 (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启示一】 选项顺序与原文顺序遥相呼应。 选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述的,选项A概述事件起因,B、C分别概述事件的经过,D是概述事件结果。四个选项与选文的叙述顺序遥相呼应。 【启示二】 每个选项叙述一个小事件,相对完整。 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B项概述孟尝君向赵王救援的故事,赵王不愿意出兵,孟尝君陈述利害,最终说服赵王同意出兵。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是比较完整的。 【启示三】 考得细,落点小,稍不注意,就可能选错。 比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A项中的“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B项中的“如果……就……”的假设推理、D项中“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对应在原文中的“点”都很小,如果看不到“寡人愿子之行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且亟矣”等词句,就会误判。 又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设误点D项,也只错了一小处——“(吴汉)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原文是“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选项只漏了“外家”这个极易被忽视的对象。 【启示四】 尊重选文,重客观性,命题人不作主观评价。 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围绕主人公孟尝君的事迹设置选项,2022年新高考Ⅱ卷围绕主人公吴汉的事迹设置选项,命题人一句评价的话都没有。 可能有同学会说2022年新高考Ⅱ卷中有对吴汉的评价——“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但事实上,这个评价是原文中的意思。原文词句有两处,分别是“吴汉为人质厚”、“吴汉性忠厚”。 【启示五】 选项的分句数量可能不等,但总字数大体相同。 不论是新高考的两套卷,还是全国甲乙两卷,从排版上看,每个选项的长度都大体一致,没有长短悬殊现象,体现出高考命题的严谨性和规整美。 追加训练 (2021年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相关原文】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相关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