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97-2023 城市绿地节水技术规范.docx

DB11T 1297-2023 城市绿地节水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65.020.40 CCS P 53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297—2023 代替 DB11/T 1297—2015 城市绿地节水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saving of green space 2023 - 06 - 25 发布 2023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297—2023 目 次 前 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总体要求 1 雨水收集利用 1 节水植物配置 2 节水灌溉 2 保墒措施 2 附录 A(资料性)常见园林植物耐旱性 3 附录 B(资料性)地表覆盖物蓄水保墒特点 9 参考文献 100 I DB11/T 1297—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 1297—2015《绿地节水技术规范》。与DB11/T 1297—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 1 范围,2015 版第 1 章); 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2015 版第 2 章); 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 3); 更改了“总体要求”,(见 4,2015 版第 3 章); 删除了“场地整理”,(2015 版第 4 章); 增加了“雨水收集利用”一章,(见 5); 更改了“节水植物配置”,(见 6,2015 版第 6 章); h)更改了“节水灌溉”,(见 7,2015 版第 7 章); i)更改了“保墒措施”(见 8,2015 版第 8 章); j)更改了常见园林植物耐旱性(见附录 A,2015 版附录 A); k)更改了地表覆盖物蓄水保墒特点(见附录 B,2015 版附录 B) l)更改了参考文献。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艳春、丁熙、田宇、魏雅芬、刘松、王万兵、李红、王若楠、李子敬、张西 西、闫东艳、彭绯彤、刘倩、李宇超、张欣欣、王茜、刘佳琳、白雪、白岩、高原。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 年首次发布为 DB11/T 1297—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 1297—2023 城市绿地节水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地节水的总体要求、雨水收集利用、节水植物配置、节水灌溉、保墒措施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672 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 DB11/T 1436 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规范 DB11/T 1764.6 用水定额 第6部分:城市绿地 DB11/T 3029 园林绿化有机覆盖物应用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绿地节水技术应贯穿绿地设计、建设及管理全过程。 综合采用耐旱植物、蓄水保墒、雨水利用、节水灌溉等多种节水技术。 绿地节水设计应调查、收集绿地内的地形、土壤、气象及水源等基本资料: a)地形资料包括绿地内的建筑物、道路、坡度、坡向等; b)土壤资料包括土壤的种类、容重、质地、土壤水分特性等; c)气象资料包括日照、气温、降雨、蒸散量、湿度、风力、风速、风向、冻土深等; d)水源资料包括集蓄雨水、再生水、河湖水、井水等水源类型及其水量、水质、水压等。 应根据当地水源条件,多种水源统筹,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 DB11/T 672 的规定。受到污染的降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源不应直接用于绿地灌溉,应采取相应的截流措施,避免进入绿地。 雨水收集利用 绿地雨水利用应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集雨工程设计应符合 DB11/T 1436 的规定,还应通过地形改造促进坡面的雨水利用。 1 DB11/T 1297—2023 绿地雨水系统设计应根据收集到的降雨等相关历史资料,对绿地地形进行汇水分析。 雨水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表径流、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等因素,建设区域两年一遇的降雨 不外排。 根据设计结果对地形改造时,宜采用植草沟、梯田整地、水平沟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要求: 水系周边,坡度不大于4 °的绿地宜采用植草沟; 坡度在5 °~ 25 °之间,坡面较平整的坡地,宜采用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罗**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