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研究的进展与展望.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城市群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整个城市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商业、人才、信息和科技一体化的领域。它是创新的主要源泉,也是当前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它是世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地理因素。这是城市发展的过度空间组织形式向成熟阶段的转化。西欧、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群带动本地区发展, 纷纷制定了关于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如美国区域规划协会制定的《美国2050》战略, 圈定了美国11个大城市群,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带动美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统一、标准、规范、科学的概念是准确把握城市群内涵的重要依据, 是研究城市群问题的起点。回顾国内外城市群研究历史, 梳理以往对城市群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 综述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及理论体系, 把握城市群理论研究的逻辑体系和发展脉络意义重大。 一、 戈德曼和地面有机整体:添加网络conirbute 研究城市群首先要追溯单个城市的产生。城市可拆为“城”和“市”两个字, “城”在古代是为了造城墙设防以阻挡外敌入侵, “市”即为集市, 是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所以城市的由来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劳动分工产生商品交易后的场所。固然, 从不同学科领域对城市进行定义主要有人类社会学说、城市地理说、社会分工说等。 现代西方关于城市群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英国著名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在1898年所发表的《明日: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文, 1902年再次出版时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 在文中他提出了城镇集群 (Town Cluster) 的概念, 由此奠定了其城市群问题研究的先驱地位。 近代最早明确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是美籍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 (Gottman) , 他于1957年在经济地理杂志上发表论文《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 用大都市带“Megalopolis”一词来形容由多个城市及郊区所构成的城市连绵区, 他把美国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一带所组成的高度相连的城市密集区称为大都市带, 1960年这一地区的人口达到3700万人。按照戈德曼所界定的大都市带标准: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在250人/平方公里以上, 至少集聚一国15%—20%的人口。戈德曼界定的“Megalopolis”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演化的高级形态。 与戈德曼对城镇体系的正面评价有所不同, 同一时代的格迪斯 (Patrick Geddes) 、芒福德 (Lewis Mumford) 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阐释, 他们将“Megalopolis”定义为一种过度拥挤即将衰败的超级大城市 (An Overlarge City Doomed to Destruction) 。英国著名城市学者格迪斯于1915年在其《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指出:城市的扩展使其诸多功能跨越了城市的边界, 众多的城市影响范围相互重叠产生了“城市区域” (City Region) , 他将这一城市空间形态命名为“组合城市” (Conurbation) 。芒福德则将城市发展与变革概括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城市 (Eopolis) , 单个村落;第二阶段是城邦 (Polis) , 多个村落的联合体;第三阶段是大都市 (Metropolis) , 出现了首都大城市;第四阶段是特大都市 (Megalopolis) , 即大都市带, 城市扩张到顶峰并已经开始衰败;第五阶段是专制城市 (Tyrannopolis) , 经济发展形成过度膨胀的城市体系;第六阶段是死亡之城 (Nekropolis) , 由于战争、饥荒, 城市被遗弃, 变成废墟。他预言城市的发展就如同罗马帝国的兴衰史一般, 城市发展也将是盛极而衰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 格迪斯及其追随者芒福德是从人类社会学角度对城市群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 突出以人为本, 打造居民、产业、商业融合一体的田园城市, 而且他们从生物学的生态系统理论阐述了城市发展也有生命周期, 由成长到顶峰在走向灭亡的阶段。 自戈德曼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被明确地写入词典后, 学术界对城市群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持续深入, 由于地理空间特征和城市形态的差异, 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城市群相类似的概念。 1. 东南亚城市化的概念界定,是一个跨区域的研究 约翰·弗里德曼 (John Friedmann, 196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城市场 (the Urban Field) , 它是一个将中心和外围连接起来的区域。Mc Gee (1991) 首次提出“Desakota”这个概念, 用来描述亚洲独特的城市化状况。亚洲国家城市发展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