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梦典故的演变与演变.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黄粱梦典故的演变与演变 自元朝以来,黄良梦的历史成为洞泉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许多道教书籍和文学作品都遵循了两个方向。要么遵循南方宗教系统,要么融入北方宗教系统。他们基本上是不同意的。唯一对两者进行融合创新的作品是汪象旭编著的神话小说《吕祖全传》。虽然此书将南、北宗黄粱梦故事融于一体, 但从篇幅来看, 仍然以北宗钟离权度吕洞宾为主, 吕洞宾度卢生的故事只是一笔带过。 汪象旭 (1604—约1669) 是明末清初刻书家、小说家、书坊主, 又名汪淇。在其自创宗教神话小说《吕祖全传》中, 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描绘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过程, 并对黄粱梦故事在情节和内容上作了很多改动和创新, 与历代道教传统的黄粱梦故事有较多不同之处。对于小说中的这些改动, 有学者认为是在前代基础上简单改编而成, 如《中国小说总目·白话卷》中有记载:“明万历时邓志谟撰小说《飞剑记》, 采纳文献记载并杂以俗说, 完整地讲述了吕祖出身求道、度世成仙的历程。小说《吕祖全传》则在《飞剑记》的基础上改作, 在体例上作意安排使之蒙上一层宗教色彩。” 汪象旭作《吕祖全传》以前, 现存涉及黄粱梦故事、影响较大的书籍主要有两类:一是道教仙传类作品, 以元代苗善时的《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计》、赵道一的《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和明代的《吕祖志》为代表。二是通俗文学作品, 以元代马致远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代邓志谟的《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和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为代表。我们主要分析以上作品中有关黄粱梦的具体情况, 考究《吕祖全传》中黄粱梦故事的传承与嬗变。 一、 “吕翁”故事的演变 黄粱梦故事源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微型小说《枕中记》, 其中著录来源于《枕中记》的《太平广记》“吕翁”条记载: 开成七年, 有卢生名英, 字萃之。於邯郸逆旅, 遇道者吕翁, 生言下甚自叹困穷, 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 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 生俛首就之, 梦入枕中, 遂至其家, 数月, 娶清河崔氏女为妻, 女容甚丽, 生资愈厚, 生大悦!於是旋举进士, 累官舍人迁节度使, 大破戎虏, 为相十余年, 子五人皆仕宦, 孙十余人, 其姻媾皆天下望族, 年逾八十而卒。及醒, 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 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 稽首拜谢而去。 《太平广记》中所载“吕翁”条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黄粱梦”的故事原本, 这一故事仅用一百六十多字, 讲述卢生遇到仙人吕翁让其入梦, 在梦中经历了凡人渴望的权势富贵, 梦醒时黄粱米饭还未煮熟。卢生恍然醒悟, 弃儒从道, 终被吕翁点化。这本是一则简单讲述异人奇事的故事, 只因度人的仙人名为吕翁, 后来经过道家和文人创作成为吕洞宾仙迹系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原本, 经过宋元明清文人和道教宗派的不断修改创作, 最终发展成为内容相似主角不同的两个系列故事。 北宋末期, 道教就已经开始将故事中的“吕翁”改为吕洞宾。到南宋以后, 道教对黄粱梦故事的改编出现了南北两个派别。南宗以《枕中记》为原型, 将“吕翁”附会为吕洞宾, 故事变成吕洞宾度人系列故事中的一个。北宗全真教则在此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 将一觉梦黄粱的主角卢生改成吕洞宾, 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则演化成为故事中度人的“吕翁”角色。如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在《满庭芳》里如此描述:“传玄理, 富春刘相, 吕祖悟黄粱。”马丹阳更是将词牌名《燕归梁》改为《悟黄粱》: 词名本是《燕归梁》, 无理趣, 忒寻常。马风思忆祖纯阳。故更易, 《悟黄粱》。百年一梦咱时光。如省悟, 弃家乡。常清常净处真常。累功行, 赴蓬庄。 南宗将主要精力放在把《枕中记》中的吕翁改为吕洞宾, 北宗则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全面改造, 将其变为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南宗的努力主要用于附会之上, 对故事架构本身没有多少改造, 如元代道士刘玄同和谢西蟾同作《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中“纯阳子”条载:“ (吕洞宾) 尝于邯郸逆旅以枕授卢生”一笔带过。此书以后, 除汤显祖的《邯郸记》, 谷子敬的《邯郸道卢生枕中记》和无名氏《吕翁三化邯郸店》等文学作品承袭其传统外, 道教仙传类书籍对南宗改造的记载并不多见, 仅有明代《吕祖志》中《真人度卢生枕中记》一篇, 二、 元明经济作品的黄粱梦故事与道教仙传的演变 两宋时期, 道教南、北两派, 对这一故事的改造主要体现在诗词作品之中, 故事主体仍然依赖于《枕中记》, 只是提出将黄粱梦故事附会到吕洞宾身上这一想法, 也没有出现新的作品专门描述这一故事。到了元代, 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在道教仙传还是世俗文学作品中, 黄粱梦的故事开始不断发酵、演化。 最早脱离《枕中记》, 将黄粱梦故事写入吕洞宾事迹本传的应该是元代道士赵道一和苗善时。两者在其著作中均系统地描述了吕洞宾黄粱梦故事。 (一) 从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