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硬膜下血肿指出血在硬膜下腔。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急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好发于老年人,大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脑萎缩、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及智力迟钝。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及局灶性癫痫。;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为什么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 2. 做哪项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证实慢性 硬膜下血肿? 5.怎样治疗、护理?;1.诊断分析 该病人外伤史,头痛为在意,因再次加重入院,头颅CT未做。还需要根据CT结果做结论;2.护 理 查 体; 3、检查及诊断 ;1.CT★:协助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视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双凸镜形影。;头颅CT或MRI(首选检查项目)  ; 四、治疗要点 ; 术前日: 自我介绍,正确安置患者 建立入院病历 入院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脑外科入院护理常规 各种检查前宣教 术前处置(皮试,备皮,备血,通知禁食水,卫生清洁等) 术前准备(准备术前药物,检查各项检查、检验结果是否齐全) 术前宣教,发放病院健教手册(手术介绍,术前、术后配合事项,睡眠、饮食等) 康复训练指导(床上排便,有效咳嗽等)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心理护理 睡眠护理;术前处置(导尿,更换病员服、眼镜、首饰、假牙,测量生命体征) 术前准备(术前带药、片袋、麻醉床、吸氧、心电监护) 术毕接病人,正确搬运,安置体位 麻醉后护理常规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术后用药 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尿管护理 疼痛评估及护理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脑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疼痛评估及护理 体位护理 术后用药 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床上大小便,翻身拍背,有效咳嗽) 尿管护理,潮式引流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脑疝、术后血肿复发;脑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体位护理 术后用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床上大小便,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脑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病情变化 术后用药 观察切口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饮食、排泄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执行出院医嘱 出院宣教 出院康复指导 终末消毒;姓名:谢德林 年龄:51 岁 性别:男 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四史;四史; 患者于2017年8月10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及相关宣教,于11日行头颅置管外引流术。14日CT显示血肿消失拔管。; 五、护理诊断/问题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2.知识缺乏 3.有导管滑脱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术后不适用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肺部感染等 ; 六、护理措施 ;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头抬高15°~30°,保持功能位。 2.严密监护: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颅高压、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病危时进行心电、血压、体温监测。 ;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 4.妥善固定引流管装置,床旁交接班,交代患者及家属动作幅度不可过大牵拉引流管。;5.并发症护理 (1)预防护理并发症:同意识障碍护理。 (2)预防脑疝:避免用力、屏气及腰穿,密切观察病情。;8.健康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如有不适,及时就诊。;谢 谢 !;教学资料整理; 硬膜下血肿指出血在硬膜下腔。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急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好发于老年人,大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脑萎缩、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及智力迟钝。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及局灶性癫痫。;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为什么诊断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