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苏教语文优化方案】《离骚(节选)》.ppt

【2022版苏教语文优化方案】《离骚(节选)》.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 骚(节选);;【赏析】 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结尾两句化用屈原《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点明季节、时间和景色,再加上“萧萧”这一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文本学习定标;基础知识梳理;2.一词多义;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朕皇考曰伯庸 (2)状语后置句 肇锡余以嘉名 (3)宾语前置句 恐年岁之不吾与;(4)省略句 ①(吾乃)帝高阳之苗裔兮 ②纫秋兰以(之)为佩 ③来吾道夫(于)先路 7.佳句集锦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屈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文本预习必知;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挑拨而被怀王疏远。后又被楚襄王放逐。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绝望,遂自沉汨罗江。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25篇。;写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时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这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以实现。楚怀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春,屈原被贬斥流放到汉北。此间他作了《离骚》,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愿望。;相关知识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的特点:形式自由,句子、篇幅可长可短,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多用“兮”字抒情。;课堂名师点拨;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正则”,公正而有法则,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屈原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及“修能”,还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2.《离骚》中,诗人常以香草、美人作比,有什么好处? 点拨:屈原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王以及政治思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事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如: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作者对这些美好事物不只是停留在客观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融入其中,通过美好的事物来体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不悔的斗志。;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点拨:“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声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从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能力。;4.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点拨:面对现实,诗人非常焦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志士而言,最令人担忧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质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主。君主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诗人在发出“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的劝告后,又以昂扬的斗志发出呼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