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工作中难解的俗套.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稿工作中难解的俗套 在长期的文稿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误区。对这些 误区,虽然能够耳熟能详,但在手操时仍难免因它而跌入陷阱、 落入俗套。也就是说,明知不可为而偏偏为之。从本质上讲, 这并不是认识问题或者态度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能力问题和根 底问题,是明知如何为而不能为之。因此,总的解决方案也是 打牢根底、稳扎稳打。 标题迷恋。很多文稿干部都有这个苦恼,甚至为了一个标 题反复抠脑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有语不惊人决不罢休 的气势。但这里也有一个事实,文稿段位越高的高手,反而在 标题上越超脱,内容上平平淡淡、形式上零零散散的几句话, 就把一个标题演绎的既朴实无华又精到准确。这样一比拟,道 理就很清楚了,代表文稿水平的并不是标题的绚丽程度,是精 准表达、有效传播,当然,在这个根底上如果能有些〃把戏〃, 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都会有这 种体会,〃编〃并列的两个标题时,往往能文思泉涌、靓词迸 发,到第三个时还能够勉强支撑,攻到第四个时就感觉到文思 枯竭、江郎才尽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胡拼乱造、随意搭配, 创造出了一些怪异难解的表达,结果是因辞害意、因小失大。 实际上,对于还没到达成熟水准的文稿干部而言,避形而趋实, 一步一个脚印,是成长的正道,所谓水到而渠成。当然,为了 写出漂亮的标题,平常也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储藏,比方背诵 汉语词典、熟读中华古籍等等。 比喻满篇。在机关文稿工作中,尤其是在起草讲话稿时, 为了表达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我们会使用一些比 喻。特别是在组织、纪检等领域,比喻用的相对更多一些。但 比喻的使用是有度的,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肆意而为,不能打 破机关文稿的表达习惯和话语体系。在之前的文章中曾交流过, 机关文稿的核心是精准表达意图,具体落实到选词用句上,就 是要做到一词一意、一句一意,每词每句都不可替代,稿子听 起来、读起来绝不会引人误解、产生歧义。实事求是的讲,浮 夸文风有所抬头,一篇稿子从头至尾比喻连篇、修辞过度,再 加上比喻的手法运用不妥当、不娴熟,缺乏语境营造、意图阐 释、前后衔接等技法的配合,导致整篇稿子就成了一片花里胡 哨、含义朦胧的杂草了。这些问题,出现在讲话稿中还可收场, 但有的竟出现在机关公文和政策文本中,那就不是以文辅政, 而是文字误事了。平常,要多一些琢磨,尤其是对于一些耳濡 目染、习以为常的说法,要怀着科学家精神深究细查,不能人 云亦云。比方,常说的〃打太极〃,从借势借力的角度来看, 却是一个带有正面意义的比喻。在文稿修辞这方面,建议多诵 读一些中央领导人的文稿,养成正确的文风。 诗词崇拜。不可否认,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诗词和政治是 分不开的,在经典诗词作品中蕴含着大量治国理政的思想瑰宝 和聪明才智火花。因此,我们在讲道理时,会有意识地引用一 些古诗词,目的是以此为引子或论据,让个人的观点更站得住 脚、更直击人心。也就是说,引用诗词仅是辅助手段。但在现 实中,确有一股〃拽文〃风,本末倒置,体用不分,大量堆砌 意义毫无关联的名词警句,使得文稿晦涩难懂,意图难以捕捉, 更严重者成了哼哼唧唧的〃胭脂文〃。一方面,是对诗词的理 解不深刻,那就要去认真读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认真研 读每一部作品的背景、意境和内涵。另一方面,是对议论的技 巧不熟悉,那就要去认真读《习近平用典》,认真体会诗词在 论证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长文裹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起来刹不住脚竟然 成了一个问题。但更奇怪的是,这还成了值得炫耀的绝技。之 前在文章中交流过,本质上是文稿的架构能力、意图的表达能 力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或者可以说,已经失去了从事文稿工 作的最基本的能力。这个问题不克服,永远入不了门。我们不 难发现,对于一个人而言,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往往是贯穿的, 书面表达拉杂冗繁的人,讲起话来一般都飞沫四射、滔滔不绝 但重点迷离、废话连篇。好口才,不是说起来不停,而是一语 道破、一语惊人。因此,这方面的训练应是一个系统,平常讲 话就要控制、克制,所谓三思而后言,长此以往,人也会变得 沉稳很多。 以上多是从技法的角度。讲到底,感情最重要,对文稿工 作要有感情,对从事的事业要有感情,对效劳的对象要有感情, 写什么样的稿子就把个人带入什么样的场景,以心换心,将心 比心,即使技法不熟,稿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文档评论(0)

136****90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10112100003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