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02+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02+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02;一、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二、君主专制下中枢机构的演变; ;1.最高统治者:王。 2.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3.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文物证史——商朝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分封制度;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富庶地区大部分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脊地区往往是异姓贵族。从布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异姓诸侯,以此达到巩固西周的统治。 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宗法制度;;礼乐制——权力认同、天下归心;分封、宗法、礼乐;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宗;1.解读先秦四大政治制度;;;;;;;;;;;2.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3.理解中国古代君权对相权的削弱; ;视角1 唐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2022·菏泽高三三模)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  ) 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 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解析:据材料可知,辅助宰相的机构和人员增多,这有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故选D项;宰相属于中枢机构,与地方势力无关,排除A项;对宰相的改革不能影响皇帝的决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如何选拔中枢机构成员,不能体现是否削弱门阀贵族的影响力,排除C项。;视角2 明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2022·安徽淮南二模)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七卿”之长,被尊称为“冢宰”“天官”,故可知明代吏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非前朝历代吏部尚书所能比拟。促成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超???前朝的原因是 (  )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首辅的设立 C.批红制度的出现 D.票拟制度的形成 解析:朱元璋废宰相权分六部,造成六部权力扩大,故选A项;“内阁首辅的设立”和“票拟制度的形成”扩大了内阁的影响力而非“吏部”,排除B、D两项;“批红制度的出现”为宦官擅权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郡尉、郡守、监御史; 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国。 从材料看,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汉景帝刘启;(2)作用: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 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1、唐中期边疆制度:;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星罗棋布的藩镇;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宋太祖赵匡胤;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措施:;府兵制: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实行。与均田制相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募兵制: 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崩溃。募兵制由国家召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割据势力的出现。;“更戍法”: 将驻防在京师的军队轮番调到地方戍守,或将驻守在各地的军队定期调动到其他地区移屯就粮。 军队驻守地时常更换,统兵将领由中央任命,也不固定。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2、措施:;4、影响;2.内容: ;; 土司制度元朝始置,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 明清时期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的地方实行改土归流的行政制度改革,即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流官的统治。政府收缴土司印信,设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官员进行统治。 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2)行省权力:拥有经济、行政、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3.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杨宁一先生在《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