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诸子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诸子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42 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诸子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阿房宫赋》) 材料三: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 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节选自《管子·五辅》)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G而正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表示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 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朝济而夕设版焉 B.故民之从之也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D.田畴垦而国邑实???????????????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 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 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 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6.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