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分“听记”“读 背”“品析”三个板块有序推进,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听记文学常识, 丰富课堂积累;反复读背诗歌,朗读指导到位;品析诗歌意象,培养鉴赏 能力。听记, 讲究的是“丰”;读背, 讲究的是“实”;品析, 呈现的是“美”。 【教学过程】 (学生起立并喊班级口号。) 师:你们刚才抒发的是豪情,《再别康桥》抒发的是柔情, 所以大家要调整情绪。这是一节教读课,教大家朗读、品析, 教给大家有关的知识。先请大家朗读, 注意读出柔情。 (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这节课, 我们有三个活动(投影) : 听记 知晓有关知识 读背 课文朗读训练 品析 诗歌意象欣赏 [点评: 开门见山, 定下基调, 柔情诵读, 明确目标。] 师:请拿起笔,我给大家讲析有关的知识,大家先读起来 (投影 ): 徐志摩( 1897—1931 ),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1920 年曾就读于英国剑 桥大学,学成归来后任北京大学等院校的教授。1931 年 11 月 因飞机失事遇难。 师: 请在课文的注释下旁批上“大学教授”。徐志摩年轻 的时候是学霸,学成归来是大学教授。1931 年 11 月因飞机失 事遇难,这里面也含有他的爱情故事。请继续朗读作品介绍 (投影) :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 是 20 世纪中国最 出色的抒情诗之一,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 篇,是一首经典的写离愁别绪的现代诗歌。 师:请批注“抒情诗”“离愁别绪”“经典名篇”。(学生记 笔记。) 投影: 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 摩一生曾多次造访剑桥大学。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感慨 万千,心绪难平,于 11 月 6 日在归国的轮船上,吟成了这首 传世佳作。 师:请在课文的标题旁边批注“康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 地”。作者“再别康桥”是指他来到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和生活 过的场所, 然后和她再见。 师:先来了解一下作品的“建筑美”,建筑美是“三美”之 一,“三美”是徐志摩的诗歌美学主张。请读一读(投影) : 全诗共 7 节,第 1 节和第 7 节语意同中有异、前后呼应、 回环往复。第 2 节至 6 节描写回忆中的景和事, 是本诗的第二 层。诗句错落有致, 排列美观, 描写抒情的角度精致。 师:请在课文的最后一节批上“与第一节同中有异、前后 呼应、回环往复”,它们表现出浓郁的抒情效果,而且表现出 章法、结构之美。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结构的表达效果。请在第 二节旁边批上“诗句错落有致,排列美观”,这首新诗的形态 是很好看的,有审美的视觉冲击,这节诗表现了“建筑美”, 非常讲究形式的美观。 师:再来了解作品的“绘画美”,读起来(投影) : 几乎每一节诗都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西天的云彩,河 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水底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清潭, 色彩美丽, 富于变化, 给人带来视觉上流动的美感。 师:请批上“画面之美”“视觉的美感”。西天的云彩,河 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清潭,有动 有静,有宏有微, 有虚有实, 情景交融, 色彩美丽, 富于变化。 师: 除了建筑美、绘画美,还有第三美大家应该有感觉, 大胆地说一下! 对,就是作品的“音乐美”,读起来(投影) : 全诗节奏柔美舒缓, 意境宁静优美。基本上是逐节换韵, 偶句押韵, 韵律和谐。第 2 节到第 5 节诗通过画面描写来抒情。 首尾两节诗有着一唱三叹、惆怅伤感的意味。 师:请继续做好笔记,批上“节奏柔美舒缓,意境宁静优 美”“逐节换韵,偶句押韵,韵律和谐”。特别的音乐美表现在 首尾两节,一唱三叹,表现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有着惆怅 伤感的意味。在课文中顺势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 能够丰富我 们的见识, 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点评: 知人论世, 了解“三美”,积累知识, 内容丰厚。] 师: 现在开始我们的第二个训练活动:课文朗读训练。这 首诗歌的朗读要求达到这样的境界, 请读起来(投影) : 读出宁静感;读出节奏感;读出惜别感 师:我们来试一试第 1 节,读出宁静感、节奏感、惜别感。 (学生齐读。) 师:语气还要舒缓一点, 我告诉大家怎样读(投影) : 低沉,舒缓;前两句每句两顿,后两句每句三顿。第二句 注意三个地方:“我”微微上扬;“轻轻的”语速稍慢;句后略 有停顿, 以读出“分号”的作用。 师:要用低沉、舒缓的语气,第一句读成两个部分,第二 句读成两个部分,第三、四句分别读成三个部分。这里有一句 要扬起来,“正如我轻轻的来”,“我”字上扬,“来”后面略作 停顿, 要把分号的作用读出来。请听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师:不错,豪情在进入本诗的特别意境之后,就变成了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